书荐丨《龙凤歌》: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首奖作品,一曲社会变迁的家庭合唱,四代女性的命运觉醒之路
孟秀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5-04-02 10:09:52原创
《龙凤歌》
胡学文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原创长篇《龙凤歌》以中国北方县域乡村为背景,讲述了马家和朱家几代人的身世命运与人生悲欢,艺术化地呈现人们在时代之河漂泊之中做出的种种选择。重点讲述朱灯和朱红这一对龙凤胎的人生故事。
当年,马秋月因一匹枣红马与朱光明结缘,诞下龙凤胎。朱灯性情温和,行事谨慎,以中专生身份实现“农转非”,此后仕途顺遂,从公办教师到县长秘书、报社主任;朱红性格刚毅,敢爱敢恨,在婚姻破裂后,毅然投身服装事业,并培养一双儿女成才。母亲马秋月在朱灯、朱红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典型中国式家长的期待和寄托,内心往往陷入自我编织的牢笼。直到第三代长大成人,马秋月才从生命不息的长流中感受到释然和幸福。朱灯、朱红兄妹迥异的性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谱写出一曲“龙凤歌”。也反映了广大农二代、三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选择、坚守、命运流转。
作品跨度八十年,扎实、真实、细密又松弛地呈现出壮阔的社会变革、璀璨的人性光辉,以及托举起了一个个家、托举起一代代建设者的女性力量。
【编辑推荐】
1.名家力作:鲁奖作家、中国好书获得者、《有生》作者胡学文全新长篇
著名作家胡学文继《有生》(中国好书,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前十)之后又一部满怀诚意的重磅长篇,凤凰文学奖三年以来首部首奖作品。
从《有生》中国式“百年孤独”的历史书写,到《龙凤歌》充满梦幻与浪漫的平民现实主义,胡学文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谱系涂上了瑰丽色彩。
2.主题深刻:扎根现实,写乡村裂变中的个体命运
《龙凤歌》聚焦于普通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腻地描绘了从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到现实巨变的新世纪中,豆庄各色人物的生命境遇,思索这片土地上的乡土是如何随时代律动打开的。
3. 人物群像鲜活丰富:“小人物”的史诗,基层女性的突围
《龙凤歌》写出了豆庄马家和朱家三代人的身世命运与人生悲欢。小说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鲜活生动的基层女性形象。每个从乡村、小镇、县城走出的人,都可以从《龙凤歌》中读到自己。
4.强烈的情感张力:向前走,就有路!
胡学文的作品总在令人感喟的宿命感中,埋下几分倔强。
马秋月这样的“母亲”形象与中国乡土小说中传统的母亲形象不同,她并不擅长农活,而擅长作画与剪纸。她的心里还埋着一颗浪漫的种子,向往更加现代的爱情关系。她的心里有一条龙、一条凤,然而她自己却成了被困住的蛾。
马秋月和她身边的诸多乡村女性都靠着坚韧的生命力,倔强地向前走自己的路。正是她们托举起了家、托举起了乡村。
5.社会关怀与哲学追问:人在命运面前如此无力,那么反抗的意义何在?
《龙凤歌》里,一个个人物的困境其实超越了他们面对的具体的社会问题,而指向更普世的生存困局。换句话说,《龙凤歌》里的困境,人人遇到过;人人会遇到。这种荒诞感也促使人思索在命运前的无力感,以及反抗的意义。
6.极具影视化改编潜质:好故事能缝补命运的破洞
胡学文以冷峻笔调书写温暖,《龙凤歌》扎根北方土地,北方乡土气息让读者在扑面而来的熟悉氛围中,充满压抑与感动,让读者重新审视乡土中国的复杂面貌。这种文学力量,正是其“好看”的终极密码。同类题材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人世间》等。
7.随书附作者亲笔手绘人物关系图,及插画师杜凡手绘八张插图
胡学文坚持几十年来以传统纸笔写作,不用电脑写作。他的亲笔手绘具纪念意义;
八张具魔幻色彩的彩色插图,可展开对小说内容的无尽想象,帮读者坠入一唱三叹的故事。
【作者简介】
胡学文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2021年度南方文学盛典·年度小说家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有生》《私人档案》等四部,中篇小说集《龙门》《麦子的盖头》《命案高悬》等十七部。
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血梅花》获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奖项,长篇小说《有生》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长篇小说《龙凤歌》获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首奖。
小说《奔跑的月光》由陈建斌导演改编成电影《一个勺子》,《婚姻穴位》改编成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风起兮》改编成电影《跟踪孔令学》,《极地胭脂》改编成电影《极地彩虹》,《向阳坡上》改编成电影《向阳坡上》,《私人档案》改编为电视剧《左伟与杜叶的婚姻生活》。
【名家推荐】
《龙凤歌》能在一众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这部长篇无论是视野、格局,还是叙事追求、艺术野心都比较完整,让人眼前一亮。
——谢有顺(广东省作协主席、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
乡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它的特点就是厚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但是胡学文的这篇小说,我觉得最大的优点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他用一种轻盈的、特别有想象力的方式,对乡土小说的写作进行了新的突破,对胡学文本身来说,《龙凤歌》也是对他此前创作的突破。
——杨庆祥(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龙凤歌》是一部问心之作。父母子女之间的生命日常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渐次展开,不同世代之间的代际差异、同代人之间的竞合以及各自遭遇的生命困境与突围都有精彩而有效的呈现,人性的幽微之处得以充分展开,常于无声处动人心魄,充满艺术张力。
——贾梦玮(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山》主编、《扬子江文学评论》主编)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