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从“不可能”到“不!可能!”——探寻山钢股份铁前系统深挖能效价值之道

产业新风 | 2025-04-03 12:35:36

来源:大众新闻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2025年1月生铁生产成本行业排名报告》,山钢股份取得行业第三的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2023年初吨铁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成本,到逐步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再到今年低于行业平均成本,从“不可能”到“不,可能”,山钢股份深挖能效价值,强身健体,苦练内功,全力降本增效,生动诠释“凭破局闯开生路”的理念。

构建“一个模式”——铁前“六大结构”增效

生铁成本历来是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经济指标,控制生铁成本是钢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山钢股份持续强化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充分发挥一体化协同优势,牢牢牵住铁成本这个“牛鼻子”,深入挖掘价值创造能力。

“按照生铁成本的构成,矿料成本、燃料成本占了整个生铁成本的95%左右。”山钢股份制造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降低原燃料成本是降本增效的“重头戏”,围绕全年生产经营指标,他们充分发挥生产制造管控中枢作用,突出极致效率和算账经营,超前谋划、动态优化,创造性开展工作,2024年全年各工序共71次打破日产纪录,15次打破月产纪录。

原燃料、设备和操作被称为高炉生产的“三大支柱”,任何一根支柱不牢固,都会影响高炉生产稳定。山钢股份提出铁、烧、焦一体化系统管理,对高炉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把握生产节奏,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稳定生产和经济炉料的关系,在高炉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炉料结构,努力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行。2月份,山钢股份1880立方米高炉和3800立方米高炉平均作业率达100%。生铁日产量较2024年下半年提高10.76%,各项指标保持向好态势。

针对配煤、配矿结构调整,山钢股份充分利用性价比分析模型动态指导结构优化工作,在配煤结构方面,完善炼焦煤性价比分析模型;烧结配料方面,按照系统成本最低的原则,执行低品位经济配料结构;烧结熔剂方面,重点降低生石灰配加量;喷吹、烧结燃料结构方面,在满足全年煤指标任务前提下,系统分析测算各类燃料性价比,动态优化调整配比,进一步降低喷吹、烧结燃料成本。今年以来,累计降本增效400多万元。

山钢股份不断优化进口矿和炼焦煤库存管理,从强保供意识向强经营意识转变,在减少资金占用的同时,根据市场变化自主选择优质资源。铁前工序持续优化各品种原燃料库存管控方案,根据库存情况、采购特点,明确资源组织、接卸安排及品种消耗要求,采购与生产充分协同,保证生产稳定顺行。

推动“协同+融合”——发挥铁前一体化优势

多年的对标学习使山钢股份认识到,先进企业在指标管控、协同融合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强化系统化思维,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一体融合的生产组织模式成为山钢股份努力的方向。

“铁前系统在工艺上浑然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做到一个好汉三个帮,才能实现你有我有全都有。”山钢股份炼铁厂生产技术室主任郭东介绍,今年以来,山钢股份原料、生产、技术等部门联合成立炼铁工序关键团队,围绕关键指标进行关键突破,努力向结构优化、精准计检控制、费用能耗管理要效益。

在山钢股份炼铁厂,炼铁工序关键团队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降低烧结矿、球团矿制造成本。“以前,高炉调整要跟着原燃料的变化走,现在,原燃料调整必须以适应和保证高炉顺行为前提,我们每天要对原燃料品位、价格以及对高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性价比排序,保证主体料种和经济料的稳定均衡供应。”作为团队负责人的郭东介绍。

针对高炉燃耗、烧结配矿及固体燃耗高的难题,炼铁厂组建降本攻关团队,分步推进提产量、降燃耗、优化配矿及炉料结构、改善焦炭配煤结构工作,在开展现场诊断基础上,团队成员针对烟煤性价比降低、烧结熔剂质量波动等实际情况,与采购端紧密协同,适时优化结构,全方位挖潜增效。

各项挖潜指标也被层层分解到原料、焦化等工序,实现各工序联动,围绕原燃料质量和性价比,大家先算后干、边干边算、干完再算,实现了现场和市场的联动。

在炼铁工序,根据高炉运行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外购焦炭使用结构,在保证高炉稳定顺行前提下,根据外购焦降价时点,协同采购端动态控制外购焦发运节奏,系统降低焦炭采购成本。截至目前,外购焦采购降本51.5万元。在原料采购端,积极开发、系统研究国内外炼焦煤、喷吹煤资源,今年以来,开发引进新供户6家。对标日照公司,按照周分析、月总结模式,系统研究评价进口煤供户17家作为储备,为配煤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强化“一盘棋”意识——全员参与降本增效

“在当前形势下,降本是压力,更是责任。为了降本,大家处处精打细算。”这是山钢股份干部职工对降本增效的真切感受。

让技术创新成为极致效率、极低成本的有力支撑。面对严峻形势,山钢股份干部职工立足岗位从点滴做起,不等不靠,以实际行动汇聚起“降本增效”的涓涓细流。

既依靠全员力量,也发挥“头雁”作用。山钢股份党政领导带头走进基层一线“现场观摩、精益走线”,转变作风突出现场,重心下移促措施落地,帮助铁前工序解决实际问题。

燃料比是炼铁工序的关键指标,针对外购焦和喷吹煤水分偏大易影响高炉顺行、造成燃耗升高的情况,炼铁厂各高炉开展了对标、竞赛、讨论等活动,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聪明才智。高炉工长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做到对高炉勤调、微调,超前调剂,并根据外界条件变化,加强槽下筛分及炉前出铁管理,增加看料次数,保证高炉稳定顺行。2月份,该厂高炉一车间燃耗成本挖潜800多万元。

风口小套是高炉进风系统的重要设备,随着喷吹兰炭量的“加码”,风口小套磨损加剧,损坏频繁。炼铁厂紧抓关键因素,成立高炉风口小套攻关团队,针对风口小套磨损问题展开技术攻关,解决了这一问题。按照超出原平均使用寿命50天计算,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铁前降本增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当前,山钢股份正按照铁前系统降本方案,通过极低成本运行目标引领,强化极致思维,将各项降本工作持续推向深入。

(大众新闻 祝叶 马晶晶 王鑫 张超 冯峰)

责任编辑:姬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