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 是怎样用好年轻人、“圈粉”年轻人的
全媒体探索 | 2025-04-03 17:31:31
来源:大众新闻·全媒体探索
来源:“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攀 陈培浩
在“浙江宣传”刊发的1900多篇原创文章中,88%以上的阅读量达到10万+。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4支“之江轩”特战队,主要由85后-95后的年轻干部组成。在420多万用户中,4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近82%。
从上线开始,“浙江宣传”就认识到,要想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就必须把年轻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让真理的甜味滋养更多“长在屏幕里的一代人”。因此,“浙江宣传”在工作机制、内容创作、话语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进行了诸多创新。
相信团队:让有思想有情怀的年轻人争唱主角
年轻人最懂年轻人。浙江省委宣传部相信年轻人、依靠年轻人,让有思想有情怀的年轻人争唱主角。比如,选稿用稿基本上都是由90后组成的编辑部负责,而部领导主要负责审核把关。
两年多来,“浙江宣传”极大地激发了系统内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一大批年轻干部借助“浙江宣传”平台脱颖而出。他们坚信笃行、好学能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成就感获得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做好策划,汲取思想伟力。部机关每周都召开选题策划会,“之江轩”战队和宣传文化系统单位的年轻干部一起讨论选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作者和编辑团队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调研、重要讲话中寻找选题方向,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论述中寻找选题灵感,每周都集中梳理推出一批“讲好总书记故事”选题。
打造精品,凝聚集体智慧。“浙江宣传”始终把文章质量作为选稿用稿的唯一标准,凭借多篇爆款文章“出圈”,在舆论场上引发强烈反响。策划推出的重要文章,都是在部领导指导下,处室长带着年轻干部一起交流讨论、反复修改的结果。可以说,每一篇重要文章都经过认真思考、仔细推敲,每一个重要观点都经过缜密分析、反复商讨。
鼓励创新,尊重年轻表达。年轻的作者和编辑团队网感强,有着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浙江省委宣传部充分尊重团队的原创力,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写,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施展才华。部领导在审稿时“能不改就不改”,不轻易改变年轻人的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提供年轻人想看的内容,增强文章的穿透力感染力。
改进作风,培养文章高手。文风是表象,作风是根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一位95后年轻干部说,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通过写文章更好地思考工作、洞悉社会、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始终勤学善思,提升思想的厚度;始终深入实践,把握社会的脉搏;始终心系群众,增强笔端的感情;始终勤握笔杆,锤炼作文的笔力,如此文章才不会失之于“假大空”。
内容为王:用有品有趣的文章吸引年轻人
不少年轻网民称“浙江宣传”是他们的“互联网嘴替”,因为这些文章很懂他们,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其实,要想受到年轻受众的欢迎和认可,就必须要读懂这一代年轻人,一方面要关心他们正在关心的事情,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到被看到被尊重;另一方面要拒绝说教、平等对话,尊重他们的情绪和感受,积极与年轻人进行交流互动,着力激发共鸣。把团队想说的和年轻人想听的结合起来,用年轻人看得懂、喜欢看的内容阐释理论,理论会更加清新鲜活、充满生气。
以问题引导人。“浙江宣传”的文章强调问题意识,从具体的问题切入,引导读者一起去思考,通过层层剥茧深入分析,让读者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把“我要给你讲一个道理”转化成“你关心的问题,可以用理论来解释”。比如,策划撰写《为何说“强起来”是中国的必答题》《西方“预言家”为何屡屡“失算”中国?》《为什么共同富裕等不得也急不得》等,辩证地把读者关注的问题说清说深说透。从这些标题也能看出来,文章观点鲜明、开门见山,不搞弯弯绕绕。面对社会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潮,面对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攻击,“浙江宣传”努力做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不回避问题。
以逻辑说服人。所谓“理直气壮”,就是说只有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写作团队注重理性说理,在撰写文章时会寻找角度、斟酌观点,不是“想到了就说”,而是“想好了再说”,力求思考得更深入一些、论证得更严密一些,尽量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去解析问题的复杂性,多举例子、讲故事,用娓娓道来的方式、生动鲜活的表达吸引人愿意读下去。比如,《为什么说“八八战略”就在身边》一文,从“八八战略”就产生于每个人身边,产生于热气腾腾的生活和实践,“八八战略”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八八战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科学管用的方法论等3个维度来论证,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生动故事和当前浙江人生活中的熟悉细节,使文章的说服力得到增强。
“浙江宣传”发布的解读“八八战略”的部分文章。
以观点启发人。有人觉得理论像是“熟悉的陌生人”,经常听到读到,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浙江宣传”注重以新的观点来解读理论,让读者读完以后觉得有收获有启发。比如,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2023年,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浙江宣传”推出了一系列文章,比如《跟着“八八战略”学优势论》《跟着“八八战略”学机遇论》《跟着“八八战略”学先行论》《“八八战略”蕴含的八个实招》等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者表示“很爱看”“有启发”。
以情感打动人。做好舆论引导,不能靠说教。引导的前提之一是对读者情绪的疏导,写作者需要设身处地,在回应重大关切、尊重网民感受中写出一些有深度有热度有温度的文章。像2022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飞机落地的那一刻,中国人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浙江宣传”连夜组织推出《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文章并没有一上来就讲理论,而是先写道:“愤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被点燃的是广大国人最朴素的爱国情绪”,短短20多个字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击中了网民的普遍关切,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279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超6亿,有效引导了舆论走向。
创新表达:用年轻人的手笔“圈粉”年轻人
正所谓“话由心生”“话必关风”,创新话语表达既是改进文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会用广大年轻人易于理解的语言、更富感染力的表达来进行理论传播,才能让理论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浙江宣传”坚定相信文字的力量,着力把理论话语转化为日常语言、网络话语,直抵年轻人精神世界最深处的那块“心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浙江宣传”发布的关于改革的部分文章。
多讲通俗易懂的白话。简单朴实的表达,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学理道理哲理。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鲜明指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浙江宣传”力求以一种平等坦诚的口吻与广大网民聊天。如在《扁担挑水,心挂两头》一文中写道:“俗话说‘一条扁担两头挑’,用扁担挑水上山,要想挑稳了,必须两端兼顾、均衡施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如‘挑水上山’,需要心挂两头,避免顾此失彼。”这种拉家常式的表述能让网民更好地理解改革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认识到改革是在“两难”“三难”甚至“N难”的多重约束,以及“既要”“又要”“还要”的多维目标追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优解”。再如《不能在西方话语体系下打转》一文,针对中国面临话语领域“卡嗓子”困境总结3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推崇“捧着说”、依样“照着说”、总是“辩着说”,让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传播“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
多讲引人入胜的新话。俗语讲得好,“话说三遍淡如水,再说三遍打驴嘴”,这种表述虽略显夸张,却反映出人们对来回反复、絮絮叨叨的“车轱辘话”和干瘪枯燥、味同嚼蜡的“老话”的反感。新话的背后是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为新鲜的表达,也是笔锋笔力的彰显。“浙江宣传”努力把老话讲新、把新话讲潮,让人感兴趣。如在《“弄潮儿”靠什么勇立潮头》一文中,针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一周年这一重大主题,用了“综合卷”和“创新卷”有新打法、“共富卷”有新成果、“改革卷”有新突破、“文化卷”有新活力、“党建卷”有新境界来作答,并从思想之潮先声夺人、回响之潮积厚成势、奋进之潮鱼水情深3个层面阐述了“弄潮儿”先行的最大底气,同时从把“富矿”挖得更深、把“窗口”擦得更亮、把“泳技”练得更强3个维度提出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努力路径,令人耳目一新。
多讲言简意赅的短话。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海量的信息漩涡面前,不少人成了“读题者”,这对于网络文章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浙江宣传”不做“标题党”,但用心“熬制”好标题,不管是文章之眼的大标题还是正文中承上启下的小标题,都会反复琢磨。如《把 “故乡” 装进飞驰人生》《让 “关键变量” 更热辣滚烫》《繁花,凡花》等文章将热映的影视剧名植入文中,让内容增色不少;《“数”大如何招好风》《“大系”,大戏!》等文章巧妙运用谐音双关,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绿就是金》《现代化≠西方化》《分数有高低,人生无高下》等文章则直奔主题、亮明观点。再如,在《敬我不能,尽我所能》一文中,“在浩浩荡荡的进程里,嘲讽我们所坐的这趟列车,除了让车厢充满戾气,别无其他”“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尽我所能”等语句,被众多网民摘录、引用。
多讲深思熟虑的真话。推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传播,应该多讲一些自己的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寻章摘句。“浙江宣传”发布的理论文章,许多话语是作者自己的,而这是经过学习消化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只有多学多思,形成自己的理解,笔下才能充满有个性、有态度的表达。
综上所述,理论本是深刻的,关键是要能把它的深刻呈现给年轻人;理论本是生动的,关键是学习和讲述也是生动的;理论本是管用的,关键是该如何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坚持不懈地钻研和持之以恒地创作。“浙江宣传”将继续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相信文字的力量,笃定思考的价值,努力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添砖加瓦。
【本文转载自”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略有删减。作者李攀系“浙江宣传”编辑部总编辑,陈培浩系“浙江宣传”切热点战队队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