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胶州市:聚焦“三个着力”解锁基层治理“最优解”

地方法治 | 2025-04-04 08:54:55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近年来,胶州市紧紧围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工作主线,通过“三个着力”,整合资源力量、建强工作阵地、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推进基层治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单一迈向多元、从被动转为主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着力搭建综治体系 解锁基层治理“最优解”

立足常态指挥,用好“一排底线”统筹协调架构。市级综治中心牵头17个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矛盾纠纷类别划分18条行业领域“一排底线”,分类归纳为“五类风险”,同步建立5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工作组组长单位,细化组长单位和牵头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呈报单》和《风险预警》为依托,形成了“事前汇集信息预警预防、事中厘清责任督办落实、事后选优评先督导问责”闭环工作流程。

立足常态摸排,用活“群防群治”人熟地熟优势。将群防群治与“打更巡防”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发动5万余名综治网格员、农村警务助理、治安志愿者等力量,指导支持32支志愿团体签署“义警联盟”倡议书、1.2万志愿者加入“义警联盟”队伍,组织公安机关投入巡逻警力3000余人次,强化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九小场所”、群租房等隐患易发高发点位检查力度,加强对商业区域、客运场站及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的巡逻值守,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全市命案发案率下降50%,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0.5%、85.1%。

立足常态分析,用实“平安指数”挖掘数字潜能。将基层治理各平台间的数据进行互联互通,形成全市统一的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实施“平安上合”安全指数,以综治平台数据为基础,从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纠纷、重点要素、基层基础建设7个维度,勾画全市的平安建设“雷达图”,纵向“把脉”全市平安状况,提升隐性矛盾纠纷排查精准度,以“小指数”撬动“大平安”。

着力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对市级综治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整合2000㎡工作场地,设置17个接待窗口,6个综合调解室,集成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清欠办公室“五大中心一办公室”,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打造“胶心谈合力办”矛调品牌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配套机制,以工作“走心”让群众“暖心”“舒心”。

坚持有解思维,构建“多端口”共商共治体系。用好数字化治理手段,大力推广“山东解纷码”,打造“部门会用、基层能用、群众愿用”的线上实战平台。绘制市镇两级综治中心工作流程图,完善“一窗受理、及时分流、多元化解、协同处置、跟踪督办、评估反馈”全流程管控体系。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协调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问题,建立日周月复盘和回访机制,防止矛盾激化、纠纷反弹。

坚持融合思维,构建“多场景”协同联动体系。引进“法正宁和”调解工作室、物业协会、心理咨询师协会等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利用社会力量诉前调解矛盾纠纷,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按照2名镇街专职人民调解员,1名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的“2+1”配备标准配强调解人员,探索设立镇街基层社会治理专项基金。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力量,深化警格网格融合联动,持续探索完善“三所+”协同解纷模式。

着力完善工作机制 筑牢社会稳定“防护网”

以“三大”行动开路,起底排查风险。聚焦重要时间节点,适时启动“三大”行动(即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形成周期式、滚动式起底排查整治态势。成立市级驻在式督导组,由人大、政协等13位市级领导带队下沉各镇(街道)、功能区开展常态化督导,指导摸排各类风险隐患。

以五级责任分解闭环,前后联动处置。对起底大排查和驻在式督导摸排发现的矛盾风险分级响应、分级处置、分级管理,实施五级分解责任落实,上下贯通市镇、左右联动部门的风险闭环处置工作格局加速形成。

以“六步走”行动攻坚,系统施治领域。通过“三大”行动摸排梳理,精准把握欠薪欠费领域矛盾纠纷,开展“六步走”专项行动,建立每周研判会商机制,成立“法治研判保障小组”,对重点矛盾纠纷隐患实行“三色管理”,常抓不懈推动问题销号,实现个案调度向类案治理转型。

(通讯员 江雨)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