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牌落户家门口,历下区千佛山街道这个社区看到居民共治的力量
刘飞跃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4-07 21:45:11原创
手机软件提示K2路公交车还有2站到达,家住历山名郡小区的高森立即起身,前往家门口的公交站,这天是历山名郡站正式投入运行的“大日子”,作为公交站落地推动者的他一定要亲自体验。刷卡“滴——”声响过,高森坐在窗边,看着近在咫尺的小区大门,心想在社区的支持下,答应居民的事又做到一件。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心愿变现实
历山名郡小区占地面积广、老年人口众多,距离小区东门最近的站牌也有300米路程,居民乘坐公交很不方便。社区党委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和民生需求,激励党员居民亮身份、走在前,担当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角色,让居民传声更便捷、社区服务更精准。
社区第六党支部副书记高森日常热心社区事务,深受居民信任,时常有老年居民找他反映出行乘坐公交不便。高森和新邻居王老师收集、汇总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借助“众Yi365”协商议事平台提出了意见。街道和社区重视老年群体需求,常态化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摸底老年群体数量及需求、实地查看社区附近主要道路公交站牌设置情况,了解加设公交车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经过与园林、交警等部门和公交公司沟通协调,在小区东门及对面顺利加设公交站牌。“现在从小区门口到公交站只需要2分钟,而且K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有个大集,我们老年人买个菜赶个集也方便!”体验过家门口公交站的便利,高森十分高兴。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挑刺”变“带头”
社区21、22号楼中间的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如今盆景绿植琳琅满目,实木搭建出的简易花架,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各色花卉,晴天打开喷灌系统,阳光透过水雾折射出彩虹,给漫步其中的居民增添一份惬意。“我刚搬来社区住的时候,没少给社区‘挑刺’提建议,社区都给尽心尽力解决,我们也愿意配合社区工作,让大家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好。”这座小花园就是高森所在的社区第六党支部初次参与社区治理的产物。
选好“带头人”是发挥居民自治作用的关键,社区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重点发掘对社区治理有热情、有想法、有能力的“社区能人”,创新“网格+志愿服务队”模式,推进网格多重职能融合、增强服务效能,根据居民需求和“社区能人”特长先后成立“暖夕阳”志愿服务团、“幸福家园”志愿服务团等8支志愿服务团队,涵盖为老服务、托幼托育、爱心公益、能力培养等方面,以“全龄共享”为目标向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在社区的组织协助下,社区第六党支部6位骨干党员成立的“幸福家园”志愿服务团,带头清运小区闲置空地垃圾、规划提升、采买种植苗木,小花园的改变居民看在眼里,信任也种在了心里,“高老师,我拿盆花来摆咱小花园里行吗?”“怎么不行,随时欢迎啊!”越来越多的居民正在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个例”成“惯例”
在小花园斜对面,绿树环绕、色彩缤纷的邻里广场也是历山名郡小区的地标之一,这里是社区改造计划二期的主要项目,平日里,老人散步时歇脚、孩童嬉戏奔跑、午后闲暇来听一段有声书……居民美好生活的画卷,由平淡的一点一滴构成。
依据“小花园”成功改造经验,社区成立项目众筹理事会,沿袭“项目众筹+居民参与”工作法,建立社区环境改造提升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居民需求为指引,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治理、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社区召开网格议事会,把邻里广场纳入第二期改造计划中来,先后完成了小广场绿化滴灌、灯光亮化、七彩塑胶跑道铺设、自行车棚搭建、驱蚊灯安装、喜马拉雅入驻等一系列项目。目前,“邻里广场”项目第三期改造计划正在进行中,改造内容也正由硬件设施改造向人文环境提升扩展,共治共享的道路正在越走越宽,居民幸福也不断加码。
(大众新闻记者 刘飞跃 )
责任编辑: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