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筑起乡村老人“安全伞”:银龄守护公益纪实

孙海燕   来源:中国网

2025-04-07 16:27:13

在云南偏远山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 “银龄安全守护”项目聚焦乡村老人的安全痛点,探索适配当地的公益解决方案。当城市养老资源聚焦智能化升级时,该项目以公益力量为纽带,为农村老人提供带灯拐杖、助起靠背等适老化产品,用实际行动关注乡村老人的基础需求。

当老龄化遇上乡土困境

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村的夜晚,年迈的张奶奶握紧拐杖并按下按钮,杖头的灯光立即照亮了通往旱厕的小路。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折射出许多老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平均每10位65岁以上老人中就有3-4人经历过跌倒,其中超过半数发生在家庭环境中,浴室、厕所等场所,以及起身、下蹲等动作成为高危场景。

  赤水源镇板桥村

“老人跌倒的原因主要与生理机能退化、疾病影响、环境因素及行为习惯有关。” 镇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赵兴全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视力退化等问题,老人会增加跌倒风险;而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或急性病症(如低血糖、眩晕)也可能导致突发性摔倒。“此外,居家环境隐患(地面湿滑、杂物堆积)或外出时的意外障碍(台阶不平、照明不足)也是常见诱因。”

  镇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赵兴全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养老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失能老人往往难以独自生活,需要长时间的人力、物力、耐心与陪伴,家人奔波照料、经济负担加重。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将达到5800万左右。在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大环境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何更好地照顾失能老人困扰着许多家庭。

张奶奶同村的陈大爷就因脑瘫常年卧床,成为家庭照护的中心——瘦弱的妻子曾经每天都需要多次托起丈夫沉重的身躯。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中上演,失能老人的照护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这种困境在偏远地区尤为显著:镇雄县171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10 %,而德钦县7.66万人口分布在8364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医疗资源配送成本远高于平原地区。当老龄化浪潮与地域发展差异叠加,中国偏远乡村地区的养老挑战愈发严峻。

一盏灯、一个靠背、一场培训的守护

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推动下,“银龄安全守护”项目通过“物资保障+知识赋能+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模式,为农村居家安全构建起立体化防护体系。2024年,这场公益实践走进云南,针对边疆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安全痛点,用贴合实际的方案破解其安全难题,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意识和生活质量。

项目试点推进的镇雄县与德钦县,以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在物资保障方面,项目为有需求的老人家庭发放银龄安全守护包,配置淋浴椅、防滑拐杖、感应夜灯、防滑垫及科普手册,通过预防跌倒提升居家安全。同时,根据实际评估结果向卧床失能老人精准发放卧床照护包,配备助起靠背等专业辅具及操作指南,减轻失能老人照护负担。

直观的变化发生在陈大爷家。那个曾经需要妻子拼尽全力才能完成的 "起床工程",现在只需通过按钮,身体便可以在调节中缓缓抬升。“起来方便,睡下去也方便”。既保障了老人尊严,也解放了照护者的双手。

  使用助起靠背的陈大爷

另外,知识赋能也是项目的重要一环。项目以受益家庭为核心,组织居家安全、失能照护主题讲座,培训对象延伸至社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形成知识传递网络。

在服务支持方面,项目通过上门服务,为失能家庭提供个性化喘息服务。

在德钦县高山峡谷地带,这些措施展现出独特的适应性:项目组沿县域河流金沙江、澜沧江水系划分服务片区,将心肺复苏培训与高原病防治知识纳入其中;在讲座教学中,运用方言、肢体语言演示防跌倒技巧。同时,组织专业社工人员,为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包括协助进食、翻身、清洁等,服务期间,老人身体清洁度及饮食营养摄入达标率均保持在标准要求以上。针对部分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进行了艾灸治疗。此外,社工人员通过一对一谈心,密切关注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为老人开展心理疏导服务等,这些举措在数据中显现成效:德钦县家属焦虑情绪缓解认可度达95%。

“银龄安全守护”项目希望以公益的力量唤起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物资发放、社区安全教育等方式,降低老年群体的居家及出行安全隐患,提升其生活质量,帮助适老人群居家养老。

截至 2025 年 3 月,项目在昭通市镇雄县和迪庆州德钦县分别发放了 “银龄安全守护包” 107 套和 106 套,旨在帮助老年人安全居家出行,预防跌倒,并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项目还向镇雄县和德钦县各发放了 50 套 “卧床照护包”,为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工具,方便照护者的照料工作;在科普活动方面,项目在镇雄县和德钦县各开展了 9 场活动,惠及众多老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提升了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此外,项目还为镇雄县的 87 户家庭提供了 695 次喘息服务,为德钦县的 86 户家庭提供了 688 次喘息服务。这些服务的开展,体现了乡土社会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力度,也彰显了项目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夜幕降临时,云南高山深处的点点拐杖灯光,连缀成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安全网。当城市还在讨论智慧养老的科技伦理时,这些扎根乡土的公益实践,正用最朴素的智慧诠释"老有所安"的真正含义。




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