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先创 预见未来①|五年蝶变,一座新城的“认知迭代”之路
速览淄博 | 2025-04-08 20:17:09原创
潘海波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编者按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是位于淄博先创区的一座红色地标。每名新入职的干部,总会有一课是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抬头是黑铁山,脚下是创业路”,这种精神激励着先创区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
从“黑铁山精神”到“先创速度”。五年,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遇见先创 预见未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淄博先创区产业的崛起,更是先创区向新而行的勇气与智慧——因为未来,永远属于敢于先行的创造者。
遇见先创 预见未来①|五年蝶变,一座新城的“认知迭代”之路
暖春四月,站在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先创区”)的制高点俯瞰,厂房林立、道路通达,一派生机勃勃。五年前,这里还是淄博四个区县交界的“边缘地带”;五年后,这片132.5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崛起为淄博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认知迭代:从“思想破冰”到“行动突围”
2020年4月,淄博市委、市政府调整功能区布局,先创区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之初,先创人便以“思想走在行动之前”为指引,开启了一场“认知迭代”的自我革命。通过“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勇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强化系统思考,先创区将“打造淄博高端产业新高地”的愿景深植人心。
“功可强成,名可强力。”淄博先创区管委会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却以“不怕苦、肯奉献”的韧劲,跑出了“先创速度”:省级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园5天完成土地解封、10天完成拆迁清理;企业手续“当天申报、当天办结”;蓝固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两年半……认知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速度。
产业筑基:从“零散布局”到“链式集群”
先创区的产业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对传统优势的精准把控和科学规划。这里拥有机械制造、新材料等41家规上企业的坚实基础,这些企业如同先创区产业发展的基石,为先创区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先创区立足自身实际,锚定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循环经济、物流产业等赛道,精心打造“一区六园”的空间发展格局。每一个园区都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内已落地项目25个,产值突破73亿元,实现了从“零散布局”到“链式集群”的华丽转身。
“定制园区”模式成为先创区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这个模式下,企业需要什么,园区就建什么,真正实现了“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蓝固固态化电解质项目大到道路开口,小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都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要,仅用时70多天就完成主体封顶;旭喜膜材料项目的五层共挤吹膜机高达16米,在厂房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保障生产设备顺利进场,极大缩短项目投产周期;冰艺嘉冷链设备项目因急需扩大产能,原定的新建厂房模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先创区迅速匹配在建厂房,根据企业需求对厂房适度改造。
“厂房是企业的‘私人定制’,服务更是‘量身打造’。”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先创区聚焦服务提质,构建重点项目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行审批手续“事前主动介入、事中全程帮办、事后跟踪服务”机制,企业从立项、验收到投产全过程手续办理实现“零跑腿”。
2021年11月,即将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
2022年6月,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情况。
2022年11月,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情况。
2023年11月,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全貌。
2024年5月,新材料产业园全貌。
未来可期: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
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风雨兼程,先创区不仅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更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在这个产业生态中,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发展格局。
蓝固新能源投产后,串联起了卫蓝、海博思创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百亿级储能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各企业之间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工陶院的气凝胶项目更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带动了陶瓷粉体、氧化铝等配套产业的集聚发展,还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产业森林”的生态闭环初现雏形,先创区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站在五周年的节点回望,先创区用“认知迭代”打破了地域桎梏,让这片曾经被遗忘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用“链式思维”重塑了产业格局,推动了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这座新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先创区,必将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潘赞名 通讯员亓贞 雷桂柱)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