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齐陵街道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率 “拔点行动”拔出“良田”50多亩
速览淄博 | 2025-04-09 20:26:22原创
李鸿斐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田里的废弃大棚就像是钉在地里的钉子一样,既占用土地,又影响环境,现在好了,村里拔掉‘钉子’,平整了土地,等秋后种上粮食,咱村托管的700亩良田又多了3亩地,以后机械化种植更方便了。”4月9日上午,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新军看着连片的土地,心里很踏实。
太平村废弃大棚拆除前
太平村废弃大棚拆除后
“方寸之地”变为“增收之所”
齐陵街道作为临淄区首批土地托管试点乡镇之一,自2021年开始,围绕“粮食增产、群众增收、集体致富”目标,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体,以鲁供齐丰公司为依托,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种植作物,如今已实现街道整建制托管土地10000亩。然而,田地里闲置的养殖棚、废弃的农业设施等,却长期影响着土地的统一管理。
如何才能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率,让“方寸之地”也能为产业增效、集体增收带来收益?为此,“拔点行动”顺势而生。
“‘拔点行动’主要针对各村范围内影响地块连片的长期废弃的养殖棚、房屋、井房,农业设施,压占耕地的苗木、果园等,通过‘拔点’平整恢复耕地,实现零散地块连片托管,扩大托管面积,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齐陵街道党工委委员张芸说。
自3月10日以来,齐陵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牵头成立拔点行动领导小组,动员各村对辖区内长期闲置或废弃的房屋、养殖棚、蔬菜大棚、井房及可以砍伐或移栽的绿化苗木、已过盛果期低效的果树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明确位置、面积、权属等信息。同时,通过广播、村党群联席会、微信群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拔点行动的意义和政策,动员村民主动配合清理。
增加50多亩地 增收5.5万元
在齐陵街道,像太平村一样开展“拔点行动”的还有21个村。4月1日进入集中清理阶段后,各村根据排查结果,组织专业队伍对废弃设施进行集中整治,各个村的田间地头,工程机械来往穿梭,拆除移平、平整复垦,一派繁忙景象。
毛家村变压器井房拆除前
“村里这处废弃变压器井房上世纪80年代就建成了,后来变压器挪到室外,这个房子就一直闲置,这块地共计40多平方米,面积虽然不多,但是正处于田地中间,浇地施肥、机械作业很不方便,井房靠近的位置影响粮食生长,这里清理干净了,整块连片地大型机械进地作业没有挡头了。”毛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景告诉记者。
毛家村变压器井房拆除后
与毛家村不同,吕家孝陵村的拔点行动“瞄准”一块青储池的占地。“我们村现在土地托管面积是480亩,这块青储池是村民租用的,目前已经清理了一半,剩下的青储清完后,这一块将近4亩的土地就和周围连成片了,不管是浇地施肥还是收割都便于统一管理。”吕家孝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来元说。
吕家孝陵村青储池清理前
吕家孝陵村青储池清理后
在东刘家村,一连几天帮村民张文娟清理拆除养鸭棚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丽丽告诉记者,这处养鸭棚5000多平方米,从拆除棚顶毛布到檩条,再到清理放晾场,机械加人工拆除用时20多天,目前村里还有两处养鸭棚等着拆。
东刘家村养鸭棚拆除前
东刘家村养鸭棚拆除后
“我经营养鸭棚十余年了,虽然每年收入四五万,但是劳心费力很辛苦。这几年街道实行土地托管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趁着这次‘拔点’,村里帮我把养鸭棚拆了,将近8亩土地交给村里托管,我就不用操心了,每年还有土地分红的收入。”东刘家村村民张文娟说。
据了解,齐陵街道“拔点行动”阶段目标涉及22个村共3.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清理合计34356平方米,其中清理各类废弃大棚、养殖棚12个,清理废弃房屋、集装箱、井房、水塔等6个,清理苗木地块8处,单块清理面积最大5300平方米。“3.5万平方米就是50多亩地,按一亩地收入1100元算,能增收至少5.5万元。”张芸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齐陵街道党工委书记巩飞表示,“拔点行动”将影响土地连片且占用耕地的废弃养殖棚、闲置蔬菜棚、破旧弃用的机井房、已过盛果期的低效果园等拆除复耕,既盘活资源、增加耕地面积,使土地连片,又守好田长制、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助力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项工作仍将持续下去,直到夏粮收获,为扩大玉米播种打下基础。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