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作为 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0——诸城法院皇华法庭打造特色法庭赋能乡村振兴
地方法治 | 2025-04-10 22:22:35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2023年11月,全国法院系统启动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潍坊市两级法院聚焦“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生动实践,记录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法官身影,讲述那些用法治力量温暖人心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人民法庭在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创新探索。筑法治之基,绘和谐之景。让我们共同见证“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每一步足迹,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脉动。
小法庭大作为 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0
——诸城法院皇华法庭打造特色法庭赋能乡村振兴
北纬35度,这里依山近海,空气湿润,日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是“南茶北引”的北国茶乡,出产的诸城绿茶,叶片厚、耐冲泡、汤鲜绿、滋味浓,有独特的豌豆香,素有“北国娇子”、“北端茗茶”之誉,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相关纠纷也日渐增多。为了保护广大茶企、茶农权益,诸城市人民法院聚焦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纠纷的防范与化解,在皇华法庭辖区内茶叶集中产区,创新打造“茶叶法庭”,努力保障当地茶业健康发展,全力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
从“审理一案”,到“规范一片”
“我手里有收条,他凭什么不付款!”不久前,法庭接受一起茶青销售纠纷的咨询。茶农徐某向某茶厂销售一批茶青,茶厂未付款,仅由仓管员出具收条,收条只写明了重量,未写明价格和茶厂名称,后来仓管员离职,茶厂不认仓管员出具的收条,拒不付款。
法庭一方面积极联系茶厂,多角度讲明利害,成功促成茶厂认账付款;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到茶企、茶农之间传统朴素的交易习惯和不规范的往来凭证,很容易导致诉讼主体和货款数额认定困难。为此,法庭工作人员深入茶企、走进茶园,为茶企、茶农提供了类似情况的收条范本,从源头上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为了更好服务茶企、茶农,诸城市人民法院在茶叶集中种植区和茶青交易市场设立了巡回办案点,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安排在巡回办案点审理,引导广大茶企、茶农到庭旁听,以案说法推动从“审理一案”到“规范一片”。
“茶叶法庭”创建以来,特别注重法治宣传教育。2024年累计送法进茶企、茶园31次,街头宣传12次,举办座谈会6次,其间发放交易风险提示书、法律文件简易读本等资料2300余份。
茶“遇水方香”,案“就地化解”
“这天灾人祸,我们全家这一年要白干了呀!”一个寒冷的早上,“茶叶法庭”的法官办公室里,传来了茶农悲痛的哭诉声。
茶农张某在自建大棚内培育了茶苗,某天,大风刮断了大棚上方的电线,电线撕裂了大棚覆膜,导致整个大棚被大风毁坏,茶苗受了冻害。第二天一大早,老张急切地来到“茶叶法庭”,向法官咨询该怎么办,也就是开头的一幕。
法官充分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了某电力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到达现场,固定证据。因涉及的损失很难估量,在争取双方的意见后,法官指导老张通过网上立案,在法庭的主持下协商选择鉴定机构委托鉴定评估损失。评估报告作出后,法官即时着手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纠纷从发生到拿到赔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公正、高效、专业,是司法的核心要求。“茶叶法庭”创建以来,通过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集中、就近办理涉茶案件,真正做到了高效便民、类案同判。“茶叶法庭”还积极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年均接受茶企、茶农咨询330余次,有困难、有需求、有纠纷,拿起电话问问法官应该怎么办,已经成了当地茶农的习惯,矛盾就地化解效果显著。
引“源头活水”,促“多元解纷”
“诸城绿茶”被誉为中国“北端茗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赋予了“诸城绿茶”卓越的品质,其独有的茶香与韵味赢得了无数茶客的青睐和赞誉,越来越多的茶企、茶农积极争取,使用带有诸城地理标志的包装。
茶农宋某从事茶叶种植和茶叶炒制,见到某茶厂使用带有地理标志包装的茶叶很受欢迎,因此就在自产的茶叶包装上使用了相同的LOGO,这一行为被该茶厂发现后反馈到“茶叶法庭”,法庭了解情况后与宋某进行了联系。“茶叶法庭”调解室内,宋某气愤于“我的茶也是诸城绿茶为何他使得我却使不得”。
法律知识的欠缺是沟通交流的障碍,法庭马上与茶叶协会取得联系,茶叶协会十分重视,派专人对接,对使用地理标志需要达到的标准和条件、如何获取地理标志使用权限、非经授权私自使用的后果、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对诸城茶业发展的意义等问题,为宋某逐一解释说明。宋某最终能够理解和认同,表示一定会提升品质,争取早日合法取得授权。
“英英白云华,采采六山秀。”“云华”是茶的别称,有云雾处生长,吸天地精华之意境。“茶叶法庭”内部设立“云华心语”调解室,在调解室中,为当事人沏上一杯香茶,以茶为媒,拉近了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距离,沟通交流顺畅了,和谐氛围具备了,淳朴百姓的包容和善良也就表达出来了。法庭还建立了“法庭+党委政府+商会+行业协会”联动解纷机制,全力以赴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2024年,皇华法庭指导社区妥善调处纠纷90余起,审理案件中调撤率高达52.29%。
“茶叶法庭”是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小法庭服务大产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茶叶法庭”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在绿水青山间绘就法治新“枫”景,以新时代法治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通讯员 郭海龙 马培伟 邱至琛)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