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且听风吟忆故人(之一)——忆高小岩先生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5-04-12 21:27:13

高小岩先生乃书法大家,尤擅隶书与魏碑。其作品风格古朴浑厚,金石韵味十足。高老长期投身于书法教育事业,曾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书法培训班,培育了无数书法人才,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力量。

我与高老结识时,他已是78岁高龄。那是1997年的春天,我在企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任职。当时,单位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场书法笔会。上午9点,高老便早早抵达笔会现场。他先是认真参观,细致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与经营理念,以便根据不同空间,构思适宜悬挂的书法内容。那时,我在单位也颇爱书法,且写得尚可,因而负责为高老铺纸研墨。高老花费好长时间,完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六尺大作。这幅作品笔力苍劲,古朴浑厚,用笔严谨细腻,金石之气扑面而来,尽显大师风范。之后,他又挥毫写下十余幅四字吉语。书写过程中,高老亲切地与我交谈,询问我是否热爱书法?我满怀自豪地回应:“高老,我自幼便钟情书法,很早就开始练习了。”随后,我将提前准备好、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呈上,请高老指点。高老评价我的小楷灵动俊美,同时指出写隶书需注重金石气。他问我年龄,听闻后说道,你年纪尚轻,随着岁月的沉淀,定能领悟到用笔与结字中的金石韵味。随后,他欣然为我题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鼓励我坚持练习。他还建议我多临摹汉碑,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他耐心地讲解道:“你要善于探寻《张迁碑》与《礼器碑》的不同之处。《张迁碑》结体上松下紧,外收内敛,字形方整,疏密安排随性自然,充满天真烂漫之趣;《礼器碑》则是结体上紧下松,内收外放,字形严谨又不失灵动,布局规整中变化精妙。再看《石门颂》与《曹全碑》,二者皆以中锋用笔,笔画饱满有力,粗细变化不明显,尽显圆润之美。然而,《石门颂》结体松散,笔画不光滑,带有自然的抖动感,别具一种古朴的劲势;《曹全碑》结体紧密,笔画流畅,秀丽典雅。学习书法,关键在于会找不同碑帖间的异同。”聆听高老的一番讲解,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自那以后,我大量临摹汉代名碑,隶书书写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也时常带着书法作品到高老章丘路家里请教。后来,我的隶书作品有幸入展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以及全国第二届隶书展。更具缘分的是,我现在与高老的儿子高篪先生在青岛老年大学一同教授书法,成为了同事。每当与高篪先生谈及和高老交往的过往点滴,心中便涌起一股格外的亲切感 ,那些受教于高老的珍贵记忆,也成为我书法道路上最温暖且有力的指引。(张维柱)

>>>张维柱简历<<<

九三学社社员

青岛市政协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第二届政协常委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主席团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

青岛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

青岛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山东湛山佛学院书法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青岛东方翰墨书画院院长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