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且听风吟忆故人(之二)——忆张杰三先生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5-04-13 09:13:27

在书法艺术的广袤天地里,张杰三老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他胸怀豁达,任由风云变幻,始终波澜不惊;淡泊名利的他,一心沉醉于书法的海洋之中,在岁月的长河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早在与他谋面之前,他的赫赫声名便如春风般,悄然拂过我的心田,其书法作品更是先一步映入我的眼帘,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朴韵味,犹如陈酿的美酒,越品越觉醇厚悠长。张老在青岛市美术馆留下的楷书碑刻,笔力雄健,风格独特,与宋代蔡襄的《万安桥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蔡襄又深受唐代书法大家颜鲁公的影响,从颜鲁公到蔡襄,再到何绍基,直至杰三老,这书法的传承脉络清晰可辨,如同一根坚韧的丝线,将历代书法大家的智慧与技艺紧密相连,传承千年而不绝。张老的书法艺术,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升华,90岁之前,他的作品以形见骨,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透过字体的外在形态,能深刻感受到其内在的风骨;90岁之后,他的书法则以骨见形,更加注重内在精神的表达,外在的形态反而成了内在风骨的自然流露,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犹记得1996年那个难忘的日子,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青岛五老书法展览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张老。当时,他那清癯的面容,仿佛是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道皱纹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脊背佝偻近90度,却丝毫掩盖不住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文人气质;他走路的步伐缓慢而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言语谦逊和善,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尽管那时的他已八十六岁高龄,但他的形象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记忆中一抹难以磨灭的色彩。时光悄然流转,又过了许久。一日,朋友兴致勃勃地约我一同前去拜见张老。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我精心挑选了自己颇为满意的书法作品,满怀期待地来到了他的家中。他居住的地方,位于海云庵第五百货商店旁边的一座老楼里,那是一个略显昏暗狭小的房间,却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氛围。张老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保姆张阿姨在一旁悉心地侍奉着。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床一橱一桌,一个小凳子,小凳子上面摆放着一盆花。张老笑着说,若是家里来了三个客人,便会显得有些局促,没有多余的地方坐,若是有客人没地方坐,就把花盆搬下来,在凳子上垫上一张报纸,客人便能坐下了。他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抱怨与不满,反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客人的真诚。我拿出自己的小楷作品《朱子家训》,恭敬地递到张老面前。他接过作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认真,仔细地读着、看着,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他与我心灵沟通的桥梁。看着看着,他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连夸赞道:“写得好,写得好!我所了解的青岛写小楷的书家不在少数,50年代以贺中祥为代表,他的小楷作品钟王一路有颜真卿厚重正气不失灵动独具一格,在书法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60年代有个郭立,他的小楷写‘小王很俊秀也别有一番韵味;到了70年代,我觉得你写得相当不错。你的小楷极具晋唐墨彩,将晋唐时期的书法神韵完美地呈现出来。”他又看着我的隶书作品说:“自然率真,不事雕琢,沉雄茂美,古意盎然,让人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古朴魅力。”听到杰三老的夸赞,我心中满是欢喜与感激,与他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流逝。临走时,张老热情地约我过几日再来,还说要给我写字。怀着对张老的敬仰和期待,几日后我再次登门拜访。这一次,张老精神矍铄,他为我题下了“气大声闳,志高意远”几个大字,落款“观张维柱书法九十六叟张杰三”。那字迹苍劲有力,犹如蛟龙出海,又似苍松挺立,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对我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祝福。随后,他又不辞辛劳地为我的书法作品集题写序言,“情笃笔畅,心歌墨舞,”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晚辈的关怀。张老不仅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人品更是令人敬仰。他心地宽广,如那浩瀚的大海,能容纳百川;高洁的品质,犹如那傲雪绽放的寒梅,在岁月的风霜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纯净与坚韧。或许正是因为他拥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胸怀,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历经风雨,依然长寿至一百零五岁,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楷模。(作者 张维柱)

>>>张维柱简历<<<

九三学社社员

青岛市政协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第二届政协常委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主席团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

青岛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

青岛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山东湛山佛学院书法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青岛东方翰墨书画院院长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