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大作为 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2——昌邑法院北孟法庭“四诊”开良方 司法解民忧
地方法治 | 2025-04-14 14:07:12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2023年11月,全国法院系统启动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潍坊市两级法院聚焦“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生动实践,记录那些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法官身影,讲述那些用法治力量温暖人心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人民法庭在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创新探索。筑法治之基,绘和谐之景。让我们共同见证“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每一步足迹,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脉动。
小法庭大作为 潍坊基层法庭巡礼12
——昌邑法院北孟法庭“四诊”开良方 司法解民忧
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近年来,昌邑法院北孟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实施“定期坐诊、随时急诊、预约出诊、专家会诊”“四诊工作法”,打通矛盾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定期坐诊,定点服务解民惑
北孟法庭地处昌邑南部,所辖三个乡镇,在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名干警要为200多个村居,20多万人口提供司法服务。面对距离远、案件多的现状,北孟法庭在不设法庭的镇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法官定期到工作室“坐诊”,主动送法上门,依法化解纠纷。
邱某某与李某某同村,因供水管道铺设路线及施工方式起争执,僵持不下,眼看要耽误春耕。工作室“值班”法官得知,马上同社区与村居负责人赶赴现场调解。经过耐心安抚情绪、细心讲解法律知识,李某某态度逐渐缓和,坦言自己担心邱某某用挖掘机压坏路基,影响后续施工。法官找到邱某某诚恳相劝,提议改用铁锹人工铺管,如此既能满足邱某某需求,又能让李某某放心。邱某某思索后点头答应。最终,在众人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纠纷在田间成功化解,春耕得以顺利推进。
设立法官工作室,将司法服务切实延伸到群众身边,这种主动送法上门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对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随时急诊,快速响应化急难
“法官,婚房渗水太严重,日子没法过,快帮我解决!” 在一起相邻权纠纷中,原告因阳台大面积渗水,将楼上住户告上法庭,诉求被告停止侵权、维修并赔偿。法官接到案件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验。很快查明因被告阳台未封闭,导致雨水渗漏,造成原告阳台顶部墙皮脱落。办案人员立刻安抚原告,随即针对被告释法析害。被告快速权衡后,当即同意封闭自家阳台并修复原告阳台。“本以为这事儿得拖好久,没想到法官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真的太感谢了!”原告激动地说道。
针对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北孟法庭全力强化与镇区综治中心的对接工作,力争以最快速度调配专业法律资源,为群众量身打造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方案,力求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预约出诊,定制服务暖人心
“我实在拿不出钱来,不是我耍赖,是经济上实在困难,没有办法还钱。”
张某是当地大姜种植户,种植时从王某处购置化肥、农药。去年大姜行情欠佳,价格下跌,王某多次催款,张某因经济困难推脱未还,王某只好向北孟法庭起诉。
法庭受理后,干警走访得知张某股骨头坏死,刚做完手术,行动极为不便,难以出庭。法官在了解张某特殊情况后,将审判庭移至其家中,开展巡回审判。庭审环节有序推进,之后法官“背对背”调解,耐心释法析理。最终,原告让步,双方达成和解。张某感动地说:“法官上门审案,还耐心调解,解开了我们的疙瘩,太感谢法院和法官了!”
针对行动不便、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特定群体和不太急迫的纠纷,北孟法庭推出预约出诊工作模式,通过预约的方式与当事人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开展“一对一”的法律服务。这种灵活、贴心的方式,既能将优质司法服务精准送达,又可以让特殊群体和有需要的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便利。
专家会诊,专业研判破难题
“这肯定是你们挖的姜井弄的,以前房子好好的,自打你们挖了这井,就开始出问题了!”
王某与李某、杨某为昌邑石埠经济发展区某村的东西邻居。李某、杨某于院内挖姜井后,王某房屋出现裂痕,王某认定是姜井所致,遂诉至法院。北孟法庭干警接案后,迅速前往现场勘验,发现王某房屋裂缝明显,李某、杨某家的姜井积水深。
“我们挖个井咋就影响到你家房子了,别冤枉人啊!”双方矛盾尖锐,案件棘手。
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官深知单纯靠法律条文难以解开两家的疙瘩,随即请来村里生姜种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特邀调解员,一方面研判房屋裂缝与姜井积水间的关联,另一方面排查当地类似情况。经多番走访,掌握了姜井积水易致地基松软、损坏房屋的几个实例。
在事实面前,李某、杨某认可了损害关联性,却对王某主张的损失数额存异议。法官和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分别做双方当事人工作。经过6次调解,双方最终就损失数额达成一致,签订调解协议并经司法确认。
面对复杂棘手的法律问题时,北孟法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邀请辖区内经验丰富的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的社区网格员,以及领域内的资深行家,与法庭审判业务骨干一起从不同角度深入研判分析,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这种多方协作“会诊”的模式,不仅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大大提升了司法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昌邑法院北孟法庭创新推行“四诊工作法”,将司法服务下沉,精准破解矛盾症结,解开群众心结,有效维护群众权益,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为辖区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以来,北孟法庭共计受理各类案件1353件,调解结案率30.23%,撤诉结案率23.39%,调撤率53.62%,半数以上案件调撤结案。
(通讯员 王茂桢)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