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中院“三强三优”工作纪实② :“府院联动”蹚出开发区更新的法治之路
滨州民生 | 2025-04-14 11:19:05
通讯员 报道 来源:
2024年,省法院组织开展强理念、优品牌,强主业、优服务,强管理、优质效“三强三优”专项活动,深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更好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滨州两级法院以开展“三强三优”专项活动为抓手,精准保障市委“三大战役”、深度融入滨州社会治理、护航滨州特色产业,以高质量司法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力量,让担当成为法院的鲜明标识。即日起,滨州中院微信公众号开通“三强三优”工作纪实专栏,系统回顾全市两级法院做深做实“三强三优”,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法院故事。
一家企业因为资金、技术等原因陷入困境,能否重焕生机?
一条产业链随着产业升级换代而变得“锈迹斑斑”,有没有机会跟上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
一个开发区能否将有限的资源重新盘活,再次赢得发展机遇,实现“涅槃重生”?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必然会伴随一些产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企业的淘汰、转型、升级,更须注重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和出清双重功能。滨州市两级法院围绕开发区功能定位,实践创新“府院联动”制度,从整体和系统上考量、推动破产审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通过法治化途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化解各类风险,为新投资、新产业、新技术的引入创造良好土壤,为加速实现产业更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化、整体性、低成本解决方案。
资源出清,府院联动促“腾笼换鸟”
沾化福美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称福美康)曾是沾化开发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化工企业。2018年前后,企业资金链断裂,面对多起诉讼,企业生产停滞。
福美康的困境并非个例。2017年以来,沾化经济开发区先后有多家企业出现经营问题,面临破产窘境。
“生产停滞、经营困难,以及就业压力、税收压力和土地闲置等问题,对于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开发区来说,是不得不治的‘疑难杂症’。”沾化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吕凯凯说,土地资源是“综合用药”的关键。
2021年起,沾化区党委政府提出“腾笼换鸟、腾笼先行”工作理念,下定决心对园区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掌握企业面临问题,通过府院联动制度化、法治化解难题。
工作中,法院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研判企业是否应该进入破产程序,并将拟破产企业按照“清算、重整、和解”的类别进行深入识别,量体裁衣。
吕凯凯说,开发区管委会对确认无重整可能停产企业,以破产清算方式处置,让园区稀缺的土地、排放指标、能耗指标等资源得以重新发挥价值,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和发展空间。
2022年,福美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24年,福美康破产清算完成,土地资源潜能也得以释放。来自济南的山东胜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接手,开启“腾笼换鸟”。
沾化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胜勇表示,法院负责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政府则负责提供包括土地手续等在内的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协助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合力出清、腾笼。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是隔热材料,沾化开发区在化工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契合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需求。”山东胜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战说。
2024年以来,沾化区深化府院联动,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推进开发区包括福美康在内的16家企业盘活重整,挖潜低效用地1000亩,让优质项目即来即用。
截至今年9月底,在府院联动的共同推动下,园区共完成低效用地盘活893.73亩,完成全年任务的89.37%。
资源的快速出清,考验府院联动机制运转效率。
企业挽救重在时效、在时机、在时限。因此,快速、科学、准确识别困境企业是推进企业重整的重要一环。
滨州两级法院在推动府院联动中用数据说话,根据企业是否欠薪、有大量涉诉案件,有无生存价值、有无盈利能力,是否资不抵债、能否清偿到期债务等情况综合研判。
2021年,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工商联、管理人协会共同成立了全国首家困境企业分诊室,2023年全力打造的“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在全国成为首例。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庭庭长王杰说,滨州两级法院注重政务大数据、司法大数据充分融合,搭建司法智慧模型,更加全面智慧地判断企业挽救方法,抢占发展时机。

产业升级,府院携手引来“金凤凰”
10月22日至10月24日,2024首届航空航天航海复合制造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在博兴县经济开发区举办。
本次活动是博兴县首次举办涉及三航领域的重大活动,在这个产业赛道,博兴县实现零的突破,更是“无中生有”的重点产业创新。
而这项突破的来源,还要从府院联动说起。
博兴经济开发区 1994年获批省级开发区,现有多数企业以经营石油化工、涂镀钢板、石材机械等产业为主。
近年来,该开发区范围内涉及石油化工、板材加工、陶瓷制造、酿酒等产业的多家企业及其关联公司先后陷入经营危机,进入破产程序。
司法挽救的不仅是企业,更关系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清理资产、引入资本、布局产业,则需要在企业更新和产业集聚之间寻找方向。
博兴县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商用厨具生产基地。博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前景,果断放弃陶瓷制造、酿酒等不具备发展条件和前景的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金属板材产业。
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是最早出现颓势的一家公司,2015年以来虽经过多次努力,但始终无法化解矛盾,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就业岗位,2200余亩土地资源也陷入闲置。
2021年,博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法院委托专业团队参与闲置土地处置,管委会下属兴业智能公司依法竞得1600亩土地使用权。利用竞得的土地,兴业智能公司投资32亿元,以“工程总承包+招商运营”模式建设黄河智谷产业园项目,栽下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梧桐树”。
栽好“梧桐树”迅速引来“金凤凰”。黄河智谷产业园建成后,先后引进多家新型产业企业,其中山东万航增材制造项目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建设全链条金属3D打印生产线,主要生产火箭连接环等航空航天航海产品,实现博兴经济开发区由基础制造向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迭代。
府院联动带来的不只是高新技术加速应用,还为开发区引进优质资本搭建了平台。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线上解封流程,适用“无证明系统”为企业解封资产,快速实现股权转让。与国资、财政等部门成立“凤栖梧重整投融资平台”,通过线上方式吸引116家企业入库,为优势资本“沙里淘金”,为困境企业“雪中送炭”。联合商务、工信部门通过“不定向公告”“多轮次评估”“定向遴选”等方式,对资金实力、商业信誉、管理经验、项目前景等指标综合研判、定量分析,最大限度实质性引入资金和战略投资人,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风险化解,府院合力保稳定促发展
今年 9月,邹平县神鲁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破产重整案中,法院积极依靠“府院联动”机制,将招商引资与引进战略投资人相结合,帮助企业化解债务3亿元,解决了300余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吸引重整投资人投资企业2400余万元。
府院联动,不仅保留了公司的优秀环保资质,还引来上市公司优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以全新面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破与立之间,如何依法妥善处理这些案件,既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尽可能挽救有价值的企业,还要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加强府院联动,形成合力。
企业破产,首先意味着员工面临失业风险。
围绕着保障企业员工合法权益,滨州建立府院联动定期会商机制,完善法院和政府职能部门破产事务办理、开展困境企业动态监测等工作制度。
在颐兴医疗器械公司等8家企业合并破产重整案中,府院联动工作专班协调社保、医保部门,为120余名职工补缴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740万余元。
在科瑞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工作专班综合研判,批准公司在破产期间继续经营,900余名员工稳定在岗,从重整开始至结束,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推进府院联动形成合力,滨州两级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建设智能化破产办理平台。平台按照“一网五平台+小程序”架构建设,即在“一网”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架构上,建立破产法官办案平台、破产管理人履职工作平台、资金监管平台、重整资金投资及处置服务平台、府院联动综合平台。
借助“一网五平台+小程序”无缝衔接、有机配合,府院联动实现以法院和管理人为破产案件的双核心,链接债务人、债权人、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投资人等多方主体,实现各主体之间及时、全面、智能互动交流、智能筛查,畅通了“僵尸企业”出清和困境企业挽救破产渠道,多端口回应了多元化主体需求。
在形成合力过程中,法院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是推动工作的内因。
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破产管理人选任办法》《破产管理人工作指引》《破产管理人履职评价办法》,实施市场化选任管理人模式,引进智能化破产案件管理平台,破产管理人通过平台可一次性查询破产企业车辆、社保、不动产等信息,实现“一趟不用跑、材料免提交、申请一键办”,线上申请、线上审核、线上通知,推进协助事项标准化,保障破产管理人职权行使。
法院内部突出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成立破产合议庭,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成立“立审执破”集成式、一站式金融纠纷治理中心,推出要素式审判模式和表格式判决,大幅提升审判效率。
在区域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开发区企业和产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过程无法回避。“在这个过程中,司法的介入,不仅能有效激活被‘冷冻’的土地、厂房、劳动力等市场资源,更能够为后续进入的技术、资本和企业提供法治化、整体性、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一言以蔽之,破产是资源的市场化重组,而资源的优化必然带来产业的升级和开发区的更新。”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谢萍说。
责任编辑:宋静涵
责任编辑:宋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