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忆故人(之三)——忆孙伯翔先生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5-04-14 13:11:53
在当代中国书坛,孙伯翔先生无疑是一座里程碑,作为备受尊崇的碑学大家,“北碑巨匠”的名号实至名归。年少时,我就久仰先生大名,对其书法更是喜爱。2018年,他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挥毫泼墨书写福字,笔锋刚劲有力,墨韵饱满,为全国观众送上新春祝福,也让那份传统书法之美透过屏幕传递到千家万户。而他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字时,更是以深厚的书法功底,将对文化传承与学术追求的理解凝于笔墨间,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这两件事,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2016年时任青岛市政协副秘书长,青岛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王维礼先生,邀我一起赴北京参加孙伯翔魏碑高研班学习。在京期间,高研班独特的学习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魏碑艺术殿堂的大门。每年五次,每次为期五天的集中面授,面授期间,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汇聚一堂,围绕魏碑展开高强度、全方位的集训教学。孙老从笔法、结构、章法到神韵,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让我们得以深入挖掘魏碑书法的深厚内涵。而在平时,我们在家按部就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定期提交,再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的点评,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实现稳步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到孙伯翔先生家中请他点评作业的经历。那天,我怀揣着两幅作品,一幅是魏碑临习作业,另一幅是小楷《道德经》,紧张又期待去孙先生的家里。孙老接过我的魏碑作业,逐字逐句、一笔一画地仔细端详,一边看一边点评,甚至直接拿起笔在作业上修改,那些晦涩难懂的笔法问题,经他一点拨,瞬间茅塞顿开。孙伯翔先生说,书艺之道,应以酷爱为首要前提。研习书法,关键在于学习法度,而学法当从古代经典入手。经典之法,绝非取法于那些无名的、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或是仅截取汉简只言片语,以及一般的写经书法。应当以《张迁碑》《礼器碑》《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等经典为宗进行学习。否则,即便看似在学古,实则会误入歧途。学习书法务必要从源头抓起。诸如何绍基、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书法巨匠,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直溯经典源头,汲取精华,进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流派,独树一帜 。若是学习隶书从何绍基、邓石如入手,学习魏碑从赵之谦、康有为开始,这便是舍本逐末,舍弃源头而学支流,并非高明的见解。选好经典法帖后,便要下足功夫临习。临习之初,务必追求形似,唯有写得像,才算踏入书法之门。然而,入门之后如何突破,即达到“像”之后又怎样做到“不像”,这才是关键。此处的“不像”,绝非毫无章法地乱写乱画,而是要融入其他字体的笔法、章法等元素,为书法创作注入新的养分。对于书法初学者而言,写出的字大小不一、墨色不均实属正常现象。若想把字写得大小一致、墨色均匀,就必须下苦功。经过数年研习,能够达到字的大小、笔墨均匀、整体匀称的程度,便是一大进步。但过于平均、匀称,又会使书法失去艺术性。此时,便需进一步打破这种均匀与匀称,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整。”当他看到我写的小楷《道德经》时,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还幽默地说:“写得这么好,十万八万的就出,卖了就买辆宝马车!”这句玩笑话,瞬间拉近了我与先生的距离,也让我备受鼓舞。得知我有出版书法作品集的计划,孙老二话不说,欣然提笔为我题写了“张维柱书法艺术”。可他写完后,自己端详了一会儿,似乎不太满意,便又一丝不苟地重写了一遍。结束后,孙老还亲切地与我合影留念。那一刻,激动与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成为我书法学习道路上最珍贵的回忆。
在孙伯翔高研班年终书法大赛及毕业展览中,我凭借颜真卿为根基融合何绍基行书笔意与隶书笔法创作的苏东坡《赤壁赋》,荣获优秀学员称号,还获得了奖学金。面对同学的询问,我坦诚相告。为什么不选择魏碑,或是延续之前擅长的褚遂良楷书风格?毕竟孙老门下钻研魏碑四十年的大有人在,我很难在这方面超越他们。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从孙老身上,我学到的是他对书法的钻研精神与独特理念,而非单纯模仿《始平公造像记》的风格。要知道,从《始平公造像记》入手再形成自己的风格,耗时漫长且难以复制孙老的成就。自幼我便痴迷于颜鲁公书法的研习,钟情于那扑面而来的厚重之感,仿佛能透过笔墨触摸到庄严肃穆的庙堂之气。鲁公书法骨秀而神清,尽显雄浑壮阔之美。与之相比,褚遂良的楷书,则似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灵动而俊美,笔锋游走间尽显飘逸之态。受此启发,我尝试将隶书的用笔、褚遂良书法的灵动融入颜体的厚重之中,试图在两种风格的碰撞中,探索出书法艺术新的表达。我也会将鲁公书法的雄壮气魄,以小楷笔法展现。在那方寸之间,笔墨的提按转折,不仅未减其雄浑,反而生出一种别样的韵味,让我沉醉其中,不断探索书法艺术的无尽可能。所以,我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最终才收获了这份荣誉。(作者 张维柱)
>>>张维柱简历<<<
九三学社社员
青岛市政协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第二届政协常委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主席团委员
青岛市市北区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
青岛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
青岛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山东湛山佛学院书法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青岛东方翰墨书画院院长
>>>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