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科创浓度”升级“产业新度” “双型”城市激活“发展引擎”——山东主流媒体摄影记者“春来滨州看品质”,用镜头捕捉科创赋能品质滨州建设的精彩瞬间

滨州经济 | 2025-04-15 23:14:16

来源:品质滨州客户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AI爆发,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来,中国站在了人工智能大变革的前沿和第一方阵。而在黄河边、渤海畔,小城滨州从不是AI的“小配角”。

您瞧,滨州工业——魏桥纺织、宏桥新型材料、滨化集团3家企业入选全国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第一;

您瞧,滨州农业——作为全国唯一的“千亿粮城”,沾化冬枣成为富民“金疙瘩”,一粒小麦加工成600余种产品,一粒大豆产出210余种产品,结晶果糖、无水葡萄糖、玉米油等7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您瞧,滨州科创——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超110亿元,占GDP比重达3.72%,全省“三连冠”;滨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5.8%,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位,首次跻身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市。

日前,山东主流媒体摄影记者“春来滨州看品质”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在滨州举行。跟随记者们的镜头,一起捕捉AI时代里的滨州故事、科创赋能品质滨州建设的精彩瞬间。

AI赋能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开启“数字新赛道”

杨柳雪,听起来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但究其本源,却是因为当地盐碱曾如霜似雪。20世纪60年代,杨柳雪村战天斗地抗盐碱,被周恩来总理树立为“棉区的一面红旗”。

不止杨柳雪,整个滨州就是一座在盐碱地上建起来的城市。据统计,滨州耕地中不同程度盐碱地达126.3万亩,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21.9%。也因盛产盐,滨州是历代重要的盐业产地。与盐碱斗争,是千百年来滨州人的使命。

今天,“棉区红旗”杨柳雪的农业,彻底告别了盐碱,甚至有了一幅奇幻模样——“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蔬菜长在石头上”!

在滨城区杨柳雪镇智慧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蔬菜就在鹅卵石上种,菜叶上、地面上看不到一粒土。菜农穿着皮鞋,踩在石头上收菜,手上、脚下不沾一点泥。在那儿,“农具”是手机、电脑——基于AI大数据线上管控,可对温室“24小时×365天”AI智能种养、全链监控、虫害预警,并实现“6个零”——零土壤、零化肥、零农药、零营养液、零污染、零排放。

这还是农业吗?这还是农民吗?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国内先进的“鱼菜菌”共生系统种养模块,它背后有一串数字——配备感应器、动态跟踪球机等892个;物联网跟踪光照、温度、湿度、PH值、溶氧量等环境指标,每天每个模块可采集数据1.7万次;上线24小时智能“医生”,为鱼菜菌安上了“听诊器”、配备了“AI医生”……

效果如何?菜菌和鱼产量是传统种养模式的5倍和10倍,灾病降低超九成,可节水90%、节约土地80%、节约人力资源70%、节约电能60%……

怎么才能把饭碗端得稳当,端得长远?这不光靠汗珠子,更要靠数字化、靠智慧。在滨州,中裕食品打造出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实现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3个“全国首创”;在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选育出的优质杂交小麦品种“京农607”,盐碱地增产19.13%;在沾化,通过工程改碱、生态养地,30万亩冬枣成为富民“摇钱树”;三元生物深耕赤藓糖醇产品,成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能最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龙头企业……

科创赋能滨州智造,培育出填空白、破垄断的工业繁星

连续14年稳居山东民企首位,魏桥创业集团实力强劲。但很多人不知道:魏桥创业正在实施“科创引领”“数智赋能”发展战略,并建设了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

在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记者了解到:该研究院已在材料、能源、生物技术、智能技术、航空航天、空天融合等领域布局科研力量,先后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同时是“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承建单位,是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在那,记者还了解到:张海领衔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解决了我国汽车轻量化优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短缺的问题;开发完成的真空大口径精密玻璃模压机,实现了精密光学元件批量化生产的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和单件小批特殊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2023年,该研究院的专利申报受理量同比增长2.2倍,专利数量达到120件,发明专利占比高达89%,已获授权发明10项,发明专利授权率达100%。

不止魏桥国科,目前滨州全面构建“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格局,全速推进“一厅五库五平台”科技大市场建设,全市高能级科创平台达到424家。

因此,我们看到:创新金属首创高强高韧铝合金短流程合金化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金毅设备自主研发生产可伸缩式两栖浮箱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列第一;愉悦集团攻克精密织造、生物涂料等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人造血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高新技术赋能“风口产业”,“低空经济”起飞、“恐龙梦工厂”闪耀

2023年滨州学院正式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后,更多人开始知晓:滨州是航空教育重地,有着完整的航空教育链、产业链,拥有全国首家通用航空产业园,“滨州机长”是城市名片。

近年来,低空经济迎来新风口,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交通战略布局,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司正式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下,滨州正驭风而起,打造低空经济新高地。

2024年5月,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管理机构——滨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揭牌。当年11月,山东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滨州市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通过民航部门验收并正式启用。该基地的建成,填补了省内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平台的空白,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测试到生产验证的一站式服务场所,极大地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无棣,记者还意外见到了一个奇特的“恐龙梦工厂”——山东海百合环境艺术有限公司。伤齿龙、慈母龙、传奇甲龙、王氏晋北龙……在海百合,一比一的恐龙数字模型林立,让游人如同闯入了白垩纪、侏罗纪。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海百合的作品——赫氏近鸟龙复原模型,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备受关注。近年来,从手工塑泥稿到3D打印,海百合团队拿到了有关模型复原技术和设备的21项国家专利。

今天,滨州的“科创浓度”领跑山东,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跑出了“加速度”。聚焦“科创品质更强”,滨州正以数字智慧赋能产业迭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闫晓亮

责任编辑:闫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