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13岁女孩长期食用腌制菜确诊胃癌,胃在癌变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5种症状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
科普 | 2025-04-16 11:49:28原创
黄鑫 来源:大众新闻
近日,广州中山六院接诊了一名“特殊”的胃癌患者——年仅13岁的女孩。医生在排查病因时发现,女孩并没有胃肠肿瘤的家族病史,但因为从小跟着家人长期食用腌制菜、盐焗菜。微博热搜截图
长期食用腌制菜把胃“吃”坏了反反复复腹痛、腹泻,吃胃药可以缓解,一般很多人都以为是普通胃肠炎。据广州日报报道,最初13岁的小玲(化名)也以为是这样的情况。
大约半年前,小玲上腹部开始隐隐作痛,时不时还有腹泻的症状,到当地卫生院检查后,吃点胃肠药就能缓解半个月或一个月,情况反复,但她仍以为是普通胃肠炎,没有过多留意。
直到最近,小玲肚子痛得更严重了,吃了胃药也没有好转,于是到医院做胃肠镜。拿到病理结果时让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胃印戒细胞癌”——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胃癌。于是医生马上为她安排了手术,切除了胃部癌变组织,占全胃的60%。
医生通过了解后发现,原来小玲一直跟随奶奶在农村生活,老人家节俭,平时喜欢做一些腌制的梅菜、盐焗类的食物,长期食用;此外,有时候奶奶没空煮饭,小玲就用泡面、烧烤凑合一下。
44万人研究发现:
经常吃腌制菜,癌症死亡风险高
很多人都听说过吃太多腌制菜不健康,但并没有直观感受。而且很多人从小就吃,直到现在都有吃腌菜的习惯。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在《BMC医学》期刊上刊发了一篇关于腌制菜的研究发现:经常吃腌制菜的人,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会显著升高!研究截图
这项研究收集我国10个不同地区,44万名30-79岁人群近10年的健康数据。分析发现经常吃腌制菜危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消化道癌症风险显著升高。研究中每周有4天及以上吃腌菜的人,消化道癌症的死亡风险升高13%、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升高45%。
为什么经常吃腌菜会增加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呢?频繁食用高盐的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和食管黏膜,诱发癌症;而亚硝酸盐可与胃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反应生成具有极强致畸性、致癌性的亚硝胺等N-亚硝基化合物。
2. 常吃腌制菜的人血压高了。与从未或很少食用腌制蔬菜的人相比,每周吃酸菜≥4天的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平均分别升高1.5毫米汞柱和0.8毫米汞柱。
多项研究都认为这与腌菜的高盐浓度和亚硝酸盐有关。腌制菜大多数都偏咸,高盐高钠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变脆等。
3. 脑出血死亡风险显著升高。每周1~3天食用腌菜的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的死亡风险升高32%。
因此,建议腌制菜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偶尔吃一次两次问题不大,但千万别当成美味经常吃、天天吃、大量吃。
尽早发现异常信号
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半,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中国胃癌呈现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进展期比例高,早期诊断率低、生存质量低、治疗选择低的“三高三低”特征。
胃在癌变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胃由正常黏膜细胞转变为癌肿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进程(Correa模式),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胃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是胃黏膜“小叛逆”的阶段。胃黏膜,就像是胃的“皮肤”,本来应该是光滑、健康的。但如果它开始变得“叛逆”,比如发炎、肿胀,这就是胃炎。这时候,你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胃有点不舒服,或者吃多了会胀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
这是胃黏膜“缩水”的阶段。病变进一步进展,胃黏膜可能会“缩水”,变得又薄又脆弱,这就是萎缩性胃炎。这时候,胃的消化功能会下降,你可能经常觉得吃不下饭,或者吃点东西就胃胀。
肠上皮化生
这是胃黏膜“变身”的阶段。继续进展,胃黏膜还可能“变身”,变成像小肠一样的细胞,这叫肠上皮化生。这时胃已经在向我们发出警告,说它快撑不住了。
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特别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癌症的风险较高。变身的细胞可能会进一步“失控”,开始疯狂生长,这时候,离胃癌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浸润性胃癌
这是胃黏膜“全面失控”的阶段。变身的细胞彻底摆脱了束缚,开始深入地“渗透”,突破胃黏膜下层并开始向周围组织侵犯。此时,胃的“求救信号”可能变得异常明显,疼痛、腹胀、消瘦、贫血、食欲极度减退等症状相机出现,提醒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很隐蔽,多无明显体征,上腹部深压痛可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体征。
另外患者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如隐隐作痛、反酸等;
2.进食后有饱胀感;
3.轻度恶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热感。
胃癌进展期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便血、呕吐、非特异性的体重减轻、持续性上腹闷痛、黄疸(巩膜和皮肤变黄)、腹水(腹腔积液)等。
如何早期辨别慢性胃炎与胃癌
慢性胃炎与胃癌的早期症状常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使得两者在临床实践中易于混淆,这无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为了精确区分这两种疾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且恰当的治疗,我们需要依靠一系列严谨的检查和诊断手段。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我们在早期阶段有效辨别慢性胃炎与胃癌:
症状表现:虽然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部分症状存在重叠,如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以及呕吐等,但细致观察仍能发现一些差异。慢性胃炎患者往往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且疼痛多在饭后有所缓解,这可能与胃黏膜受到食物刺激后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相比之下,早期胃癌的症状可能相对轻微,疼痛缺乏明显的规律性,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此外,年龄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线索,早期胃癌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而言,更应提高警惕。
对于疑似早期胃癌的患者,应结合症状表现、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提高对胃部健康的重视程度,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体检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胃部的异常情况。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胃部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资料来源:羊城派、新京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大江网—信息日报、光明网等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