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构建“畅达幸福”品牌集群,让精品服务伴随乘客出行的每一步
车行天下 | 2025-04-18 17:56:01原创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在4月16日—17日举办的“2025交通运输文化品牌日活动”中,青岛地铁聚焦“畅达幸福”品牌理念,展现了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青岛地铁始终践行“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理念,通过“一主多元”的品牌集群,将服务延伸至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一个品牌故事都是青岛地铁与市民双向奔赴的见证。在此,以品牌日为窗口,带您走进青岛地铁的品牌故事,感受那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光芒。
青岛地铁深入贯彻落实品牌强国、品牌强省及青岛市品牌战略有关要求,聚焦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以打造一流地铁品牌为目标,以“青岛地铁 畅达幸福”为主品牌,构建了涵盖青铁、党情伴畅行、青铁清风、青铁工惠、心馨相伴、青铁置业、青铁商业、运营先锋、安心畅行、尹星劳模创新暨党员示范工作室、彩虹车站、绿波畅达、青锋暖行等品牌的品牌集群。这些品牌不仅是青岛地铁五大赛道业务发展的代表,更是青岛地铁与市民情感联结的纽带。
从畅通南北到八线串联,青岛地铁已经润物无声地成为岛城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你踏入青岛地铁,总能和“畅达幸福”不期而遇,而“畅达幸福”四个字不仅代表有温度、能感知、可信赖的地铁运营服务,更藏着青岛市民的幸福指数,美好故事更是与每一位乘客不期而遇……
绿波畅达——黑龙江游客受到贴心照顾
刘奶奶和老伴是黑龙江人,乘坐飞机来青岛看望女儿,但女儿因为临时有急事无法及时接机,于是老两口决定乘坐地铁前往女儿家,但是老伴刚做完手术,身体较为虚弱,不能拎重物,于是大包小包的行李就全部落在了刘奶奶一个人的身上。
到达胶东机场地铁站安检处后,现场的员工见状立即上前接过刘奶奶手中的行李,又通知保安过来帮忙。刘奶奶在后来的表扬电话里说道:“当时我愣了一下,没遇到过这么热情的服务,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像我们这种外地来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在最无助最累的时候遇到这么热心的工作人员真的非常感动”。
将老两口送上8号线列车后,胶东机场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将乘客信息告知青岛北站及目的地站双山站。一路上,工作人员“无缝衔接”帮助两位乘客引路、搬运行李,直至护送出地铁站。深受感动的刘奶奶回家后拨打了青岛地铁服务热线,表扬了这群年轻人。
作为服务品牌,“绿波畅达”立足交通枢纽站重点针对长途出行人群推出“绿波通道”“绿波无碍行”“绿波化妆间”等系列服务举措,内外联动,为乘客出行提供“一路绿灯”的服务,一经推出便收获众多好评,并获得第六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荣誉称号。
彩虹车站——疾风骤雨见“彩虹”
2021年6月26日凌晨,一场暴雨困住了人们的脚步。部分道路积水严重,车辆难以通行,飞机停运,火车大面积晚点。百余名乘客滞留在凌晨的地铁青岛北站。面对突发情况,车站员工放弃休息,安置滞留乘客。他们兵分几路,有人在出入口、站厅给大家发放方便面、矿泉水、热水等补给;有人为儿童、孕妇等特殊乘客开辟临时休息区,提供折叠床、被子等休息用品;有人帮助乘客联系司机寻找最佳上车地点,在强风劲雨中撑起彩虹伞,帮助乘客回家。彻夜无眠的陪伴缓解了滞留乘客的焦虑,一股正能量感染着滞留在地铁站里的乘客。
风里、雨里、车站里,“彩虹”一直是地铁里最常见的元素。作为山东省首个三线换乘地铁车站,车站坚持“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持续推出“彩虹伞”“彩虹指路条”“彩虹化妆间”“彩虹休息区”等多项举措,用实际行动与真诚付出持续强化品牌车站示范效应,增强影响力,先进典型人物及优秀事迹不断涌现,曾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交通行业企业类十佳文化品牌”等荣誉。
青锋暖行——四分钟“生死时速”抢回老人一命
2025年3月30日,一名老人从燕儿岛路站下车准备出站时突然晕倒。“车站控制室,扶梯处有乘客摔倒!”对讲机里传来安检员李璐阳急促的呼救声。服务中心岗工作人员丁国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已无自主呼吸、无意识且无脉搏心跳,情况万分危急。
现场来自青岛眼科医院的医生,对乘客进行初步判断,经确认乘客已无自主呼吸、无意识且无脉搏心跳,情况万分危急。他立即对老人进行了初期救助。与此同时值班站长吴修宇和安检同事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迅速赶到,并接替医生展开救援工作。
使用AED除颤以及心肺复苏后,老人胸腔终于出现了微弱的起伏。随后,吴修宇根据120急救电话指挥,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车站人员与医生乘客配合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青锋暖行深刻领悟新时代“雷锋精神”内涵,号召和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以点滴暖心之举汇聚成爱心与善意的暖流,“双向奔赴”共筑文明乘车新风尚,营造和谐、友善的城市氛围,护航乘客幸福之路。
E动力志愿服务队——一封揣了1300公里盲文感谢信
在青岛市盲校就读的甘肃天水视障女孩张慧玉在家中写下一封“透明”的感谢信,在口袋里揣了1300公里,等来开学抵青这一天,送给前来接她的青岛地铁的哥哥姐姐们。
这封感谢信中的哥哥姐姐是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E动力志愿服务队的队员。3年来,E动力志愿服务队化作盲校同学的“眼睛”,陪伴在他们返校返乡的路上。慧玉在信中写道:“你们的耐心引导、悉心陪伴,如同一缕缕温暖的春风,使我的心中暖洋洋的。和你们度过的一段段时光,一定成为我的高中生活中,如诗如画般美好的回忆。”
“他们就像我们的哥哥姐姐一样,非常随和,和我们打成一片,总是在鼓励我们。”每当提起E动力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慧玉总是按捺不住激动。2023年E动力志愿服务队和青岛市盲校签署了团建联建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爱心接驳、国际盲人节户外活动、欢度新年元旦联欢会等,近一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万小时,曾荣获青岛市地铁志愿服务协会第二届创意大赛二等奖、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志愿之星奖等荣誉。
从清晨的第一班列车到深夜的末班守护,青岛地铁始终以“畅达幸福”为航标,将品牌精神融入每一次微笑服务、每一处细节关怀。这些故事不仅是品牌的注脚,更是城市温度的缩影。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以品牌为帆,载着市民的信任与期待,驶向更广阔的远方。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王柳 邸希晓)
责任编辑:马正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