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脑中“拆弹”!东营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1小时取出1厘米“栓子”!
微观东营 | 2025-04-20 09:11:01
林胜杰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4月16日,在接受脑动脉造影+颅内动脉取栓术8天之后,80岁高龄的冯先生出院了。与被“120”送来时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相比,接受治疗后的冯先生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肢体协调,恢复了自理能力。
突发脑梗,重度血管狭窄现危机
基底动脉的病变会直接影响脑干上控制呼吸和心跳的核心中枢,进而威胁生命
4月7日傍晚,冯先生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同时言语不清,家人见状立刻拨打120将其送至东营市中医院。
急诊科迅速开启紧急救治流程,颅脑CT显示其未见有明显出血,结合患者典型症状,神经内科团队初步诊断患者为“脑梗塞”,团队当机立断,决定立即为冯先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滴注让冯先生的症状有所缓解,但看到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医护人员们又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冯先生的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存在多发脑缺血梗塞灶,双侧椎动脉末端、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均存在重度血管狭窄,狭窄一度占据了约90%,一旦剩余空腔彻底堵住,患者将危在旦夕!
血管介入,1小时取出1厘米“栓子”
当日22时,冯先生被收入介入外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此时的冯先生状态较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介入外科随即为他制定了两套治疗方案——静脉治疗或动脉取栓,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的一级护理也必不可少,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
病情的发展总是又急又猛,第二日下午17时,冯先生的病情突然恶化,陷入昏迷状态,并伴有呕吐和小便失禁。紧急时刻,介入外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患者发生了基底动脉栓塞,在与家属紧急沟通后,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脑动脉造影+颅内动脉取栓术。“我们紧急联系了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介入诊疗中心,团队在半小时之内做好了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东营市中医院首席医学专家、介入外科主任袁广胜说。
19时15分,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因为患者年纪较大,血管弯曲、管壁弹性差,术中我们要非常小心细致,在不能损伤血管的力度下,保证栓子完整取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考验。”袁广胜说。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操作,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医师崔华庆、住院医师马骏的全麻配合下,19时50分,介入外科主任医师袁广胜,副主任医师王建华、吴海东通过精准的负压抽吸技术,成功一次性取出长约1厘米的条状质韧血栓,冯先生栓塞的基底动脉得以“一把通”。20时46分,手术圆满结束,在最佳手术时间内,他们打赢了这场“取栓攻坚战”!
康复之路,中西医结合助患者重生
术后,冯先生被安全转至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4月9日早晨,介入外科与重症医学科联合查房,并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炬炜的主持下召开了疑难病例讨论会。经过全面综合评估,冯先生病情稳定,随后转回介入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在后续治疗中,冯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四肢活动自如,精神状态良好,医院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配合中药冲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进一步促进了冯先生的康复。4月16日,术后一周,冯先生生活已基本自理,符合出院标准。
此次成功的救治,不仅彰显了东营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患者生命的高度负责态度。需特别提醒公众:一旦出现突发言语不清、面部不对称或肢体无力等“脑梗”症状,务必立即拨打120!黄金3小时内静脉溶栓与6小时内脑动脉取栓是挽救脑功能的关键窗口,时间就是大脑!
未来,东营市中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通讯员 于晓志)
责任编辑:潘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