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业绩增而隐忧现,海尔消金“换帅”,下一个十年咋走?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2025-04-21 16:05:23原创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公示,正式批复韩祥永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任职资格。业界猜测韩祥永的晋升可能是他未来接任总经理职务的重要过渡步骤。3月28日,海尔消金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虽然2024全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下半年营收环比微降,净利润增速则创3年来新低。此外,虽然其大量招收催收人员和风险风控合规人员,但社交平台上仍被频频投诉违规催收。

2025年是海尔消金开业的第十一个年头,不知道这位新上任的带头人如何带领海尔消金走出上述困境,走向下一个十年?

人事变动

总经理空缺一年后迎补位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海尔集团发起成立海尔消金,成立之初韩祥永便担任海尔消金副总经理职位,至今已有超过十年的时间,期间主要负责法务合规、政府/监管关系、消费者保护和内控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另据公开资料,韩祥永曾于2003年至2014年12月先后在原中国人民银行(青岛支行)和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工作。

在此之前,海尔消金总经理岗位已经空缺超过一年时间。期间一直由董事长李占国代为履行总经理职务。原总经理张西铭于2023年2月24日正式获得原青岛银保监局批复,核准其海尔消金总经理任职资格。然而,张西铭仅在该职务上任职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1月18日离职。自此,总经理职位一直空缺。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消金近年高管层更迭频繁。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核准陈伟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此外,2020年至今,副总经理叶巍、黄鹏等人相继离职。

关于此次晋升补位,外界猜测韩祥永的晋升可能是他未来接任总经理职务的重要过渡步骤。业内人士表示,韩祥永的晋升或为缓解管理真空,但其能否在消费金融行业强监管、高竞争环境下带领团队突破瓶颈,仍需时间验证。

经营业绩

净利润增速创三年来新低

据了解,海尔消金是中国首家由产业背景驱动的产融结合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11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批准海尔集团受让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39710万股股份(占19%股权)。受让完成后,海尔集团对海尔消金的持股比例提升至49%,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退出股东行列。股权变更后,海尔消金的股东结构调整为:海尔集团持股49%,北京红星美凯龙持股25%,浙江逸荣投资持股16%,北京天同赛伯持股10%。

根据2024年4月18日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需从原来的30%提升至50%。目前,海尔集团的持股比例为49%,仍未达到新规要求。有分析人士表示,为满足监管要求,海尔消金可能需要通过股东间的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完成调整。这一调整不仅对公司现有的股权架构带来变化,也可能对股东间的利益格局和决策权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最新业绩显示,2024年,海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31.68亿元,同比增长27.28%;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21.92%。截至2024年底,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293.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3%。据了解,2024年上半年,海尔消金净营业收入15.85亿元;净利润1.77亿元。由此推算,2024年下半年,海尔消金的营收为15.83亿元,环比微降;净利润为1.88亿元,环比增长6%。

另据海尔消金历年业绩报告,2021年至2023年,海尔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7.10亿元、24.89亿元,尽管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7.69%,但2022年、2023年实现了57.38%、45.59%的同比增长。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97亿元、2.74亿元、3.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57%、39.51%、32.91%。由此可见,近年来,虽然海尔消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同步增长趋势,但增速却逐年放缓,尤其净利润增速创三年来新低。‌

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资产质量方面,近年来海尔消金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2021年,不良贷款余额为3.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0%;到2022年,不良贷款余额增至4.86亿元,不良贷款率升至2.30%;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进一步攀升至5.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34%。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尔消金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长,不良贷款率达到2.38%。据够花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报告,截至2024年9月末,海尔消金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已降为2.07%。

面对不良贷款压力,海尔消金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2024年10月,海尔消费金融第一次在公开市场进行不良资产转让。据悉,当时,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拟转让的不良贷款项目包含3471.80万元未偿本息,起始转让价格为158.06万元,不足1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不良资产出清,其主要原因在于出清不良资产提升资产质量,减少潜在损失和降低风险,更好地落实监管对不良资产的要求。

催收顽疾

大招风控员仍频被投诉

为降低不良率,也为提升资产质量,海尔消金低价出清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进行持续大规模招收催收以及风险风控人员。

4月15日,记者登录boss直聘网站发现,海尔消金商家页面一共挂出201个招聘职位,其中,关于催收、风险风控的职位就有80个,包括短帐催员、催收员、催收专员、贷后催收专员、贷后管理专员、电话催收专员、海消内催、催收主管、金融科技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合规管理、分期账单催收、信贷催收专员、内部催收专员、法诉催收专员、大企内催、法务催收专员、贷后委外品质运营、风控策略经理等。其中,风控策略经理是薪资待遇最高的,综合薪资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且有15薪。岗位职责是负责现金贷业务风险政策、策略制定,并根据市场及业务需求不断优化调整策略。同日,记者登录猎聘网发现,海尔消金挂出的32个职位中,也有多个催收专员招聘需求,分布在上海、青岛等城市。在此之前,今年一月中旬,海尔消费金融已开始大量招聘催收、风险合规人员。

4月17日,记者登录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包含搜索词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共有14873条,而暴力催收、泄露个人信息、利息高等是投诉较集中的问题。

其中,投诉编号为17380890058的用户3月14日发帖称,其于2024年从海尔消费金融借款12万,利息4.6万,每个月还款时间是13日,结果逾期一天,海尔消费金融就开始曝光其通讯录,同时通过短信电话进行威胁。投诉编号为17381298068的用户3月26日发帖投诉称,其2024年6月14日从海尔消费金融借款30000元,12个月等额本息34041元,已还9期,剩下3期想提前结清,若按期需还2836.79*3=8510.37元,而提前结清还需提前结清手续费1813元。

在青岛,也有用户因无法忍受海尔消金的催收而在网络发帖求助。去年5月份中旬,市民王先生在网上发帖投诉称,其曾通过360助贷平台借了海尔消费金融放款的网贷产品,后因资金周转问题加个人负债较多,无力还款导致逾期。逾期后,王先生说自己遭到海尔消费金融催收人员暴力催收:频繁联系王先生的紧急联系人并透露其个人债务问题,每天高频次电话威胁骚扰王先生,且态度恶劣,极其嚣张,导致王先生精神出现问题,生活无法正常进行。为此王先生在帖中恳求海尔消费金融严查其催收人员,让他回归正常生活。

彼时,海尔消金的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客户贷款逾期期间,海尔消费金融催收人员通过电话、短信跟进联络,均是正常沟通,并无超频拨打行为,无骚扰联系人的情况。另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海尔消费金融内部有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和严格的贷后管理制度,对于违规催收行为,一经核实严肃处理,绝不会姑息。

2月2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指引》明确,禁止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催收、电话催收每日频次上限为3次、不得随意联系债权人的紧急联系人等备受社会关注的规定。

合规问题

曾因违反消保法领罚单

2024年12月26日,海尔消金发布了《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中,海尔消金称公司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并强化内外部投诉处理机制和能力。但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8年1月10日,原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官网披露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涉及的违法行为类型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被处以罚款10万元。而这是消费金融行业在消费者保护方面收到的首张罚单。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文鸿飞) 

责任编辑:文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