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山东能源济三煤矿:踏歌诗仙故里 共赴千年之约

产业新风 | 2025-04-22 10:32:09

来源:大众新闻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近日,济宁太白楼上李白雕塑前,山东能源兖矿能源济三煤矿“荷韵济三”读书会50余名成员,身着汉服齐声高诵。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荷韵济三”读书会开启“诗仙李白在济宁荷韵济三踏歌行”主题研学活动,踏着李白的千年足迹,以诗为媒,对话盛唐,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风雅之约。

太白楼上 诗意相逢举樽邀月

“他曾在济宁痛饮狂歌,也在此安居半生,留下‘第二故乡’的深情。”随着读书会形象大使王甜甜的引领,大家走进了承载着李白浪漫情怀的太白楼。观摩李白相关的文物、史料及诗词作品,聆听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会员们驻足凝望,纷纷感叹他的豪情与济宁的山水早已融为一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读书会副会长杨旺“原景再现”《将进酒》诵读表演,让千年的诗韵穿透时空,大家仿佛看见李白举杯踉跄而来,挥墨成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胡演奏的《静夜思》配上会员诵读,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诗句交织在一起,将李白的思乡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南池胜境 古代诗韵时代交融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走进南池公园(古南池),来到李白、杜甫携游雕像前,读书会成员分别诵读两位诗人的赠答之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再现天宝四载(745年)的文学盛景,感受李白与杜甫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离别的惆怅。

李杜二人的情谊,不仅是诗坛佳话,更是中华文脉的缩影。“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的诗句与眼前碧水垂杨交相辉映,引得大家连叹“身临其境”。

行走在李杜诗篇的意境中,不久便达到乔羽艺术馆。从古代诗韵步入现代艺术殿堂,历史与时代的交融,让人心生感慨。在乔羽艺术馆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参观每一处展陈。这里不仅展示着乔羽先生创作的诸多经典作品,还详细介绍许多歌曲背后动人的故事。《我的祖国》创作时的背景与灵感来源、《让我们荡起双桨》描绘的美好画面、《难忘今宵》《思念》如何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让大家深受触动。参观过程中,大家还激昂地合唱起《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那嘹亮的歌声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回忆,更是对乔羽先生卓越艺术成就的致敬。

太白湖畔 文化传承踏歌前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研学队伍来到太白湖,适逢牡丹花会。大家以“花”为令,展开飞花令互动,李白的诗句与国色牡丹相映生辉。既赏大唐风韵,亦唱新时代欢歌。在牡丹丛中,大家或吟诵《清平调》,或翩跹起舞,更有《牡丹之歌》合唱引游客驻足,为这份文化盛宴喝彩。

在北湖阁李白石像前,歌曲演唱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李白的酒杜甫的愁》唱出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情与共鸣,《行路难》则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唱出遇到困难仍心怀希望、勇往直前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一刻完美地融合与展现。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自“荷韵济三”读书会成立以来,坚持每日经典诵读2000余天,完成《论语》《诗经》《孟子》等典籍诵读。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场精神洗礼,进一步引导读书会成员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大众新闻 吴杰 陈杰)

责任编辑:姬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