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大泽山石刻 | 序言

来源:平度市政协

2025-04-22 10:45:43

序  言

大泽山风光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镇因山得名。大泽山镇地处青岛市最北部,与莱州市接壤,堪称平度的“北大门”。地势东高西低,大小山头逾2000座,北峰顶为最高峰,海拔736.7米。辖区面积达150.6平方公里,人口6.2万。这里拥有“中国葡萄之乡”“中国鲜食葡萄第一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多张国家级荣誉名片,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省旅游强镇。

近年来,大泽山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借助“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契机,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构建起以葡萄为媒、文化为魂、生态为根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大泽山镇有着独特的文化瑰宝,是岳石文化的发源地。境内有天柱山摩崖石刻、东岳石遗址、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乡镇。大泽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景色奇绝、峰险涧深、石怪洞奇、瀑高泉清、林幽草密,“名人胜士多隐于此”,被誉为“神仙窟宅”。天柱山《郑文公碑》举世闻名,被誉为“中国书法名山”;“大泽晴云”“大泽叠翠”分别被选定为古、今“平度八景”之一。大泽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境内花岗岩、大理石储量丰富。自古以来,此地出产的石材质地紧密、硬度大且不易风化,是雕刻的上佳材料,为石材雕刻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大泽山石刻艺术,成为大泽山镇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也使大泽山镇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石材基地”。

大泽山石刻书法精美,不拘一格,或豪放如江河奔腾,或细腻似春雨绵绵;或古朴淳厚、雄强大气,或随心而为、飘逸自如。雕刻手法苍劲有力又细腻入微,技艺精湛,更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风貌。深藏大泽群山的500余处石刻,内容丰富、点题壮景,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宏,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

长期以来,对大泽山石刻的研究多是零散收录、个别分析,难以展现大泽山石刻艺术的整体面貌和现状。为全面深入地搜集、整理和研究大泽山石刻,追寻前人足迹、体悟先贤情思、传承保护优秀文化,同时为大泽山旅游开发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及高质量发展,大泽山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编辑出版大泽山石刻文史书籍的构想,得到平度市政协领导的高度认可。经研究,决定由市政协文史委牵头,大泽山镇党委政府和市文旅局共同参与,组织编辑出版平度文史第二十六辑——《大泽山石刻》一书。

《大泽山石刻》围绕石刻的形成与延续、分布特点、体裁内涵、历史与艺术价值、研究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对大泽山镇境内的主要石刻展开了全面的实地探访、考察、拓片和摄影。期间新发现石刻十余处,首次实现了将大泽山石刻作为整体对象的图文编目和专门研究。在编撰过程中,力求资料搜集全面、考察细致入微,查漏补缺、去伪存真、突出价值、彰显文化,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深入性和可读性。

本书图文并茂,分为摩崖石刻、碑记、造像三部分,共收录石刻207处、碑记30处、造像5件(组),拓片101幅、照片234幅,文字约11万字,几乎涵盖大泽山目前已发现的所有石刻。全书借助拓片、照片、注释、表格等形式,对大泽山石刻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除了识别石刻内容、考证作者外,还结合大泽山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深入探究石刻产生的社会、人文、宗教和地理背景,使该书兼具欣赏性与研究性。力求为广大读者呈现一本内容完整、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通俗易懂的大泽山古代石刻艺术宝典和旅游观光指南。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