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让文物“活”起来 一个文物大镇的文旅发展新思路

速览淄博 | 2025-04-22 21:58:07原创

李鸿斐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今天我们研学齐文化,不仅要读懂历史,更要以齐文化为根,传承‘兼济天下’的胸怀;以志愿服务为行,践行‘知行合一’的担当;以研学为桥,争做文化传承的使者,深挖齐文化中的公益精神,投身各类社会志愿服务,广泛宣传,让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临淄区闻韶书院小学四年级学生吴梓嘉信心满满地说。4月22日,“齐韵筑梦”临淄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公益研学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齐都镇举行。

此次活动以“齐地展志愿风采,研学启智慧新程”为主题,以“传承弘扬齐文化”为主线,以“志愿服务、公益实践”为载体,范围覆盖临淄区所有青少年。

仪式现场分别向齐心公益少儿义工团、山东淄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授予“齐韵筑梦”临淄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队旗、“齐韵筑梦”临淄区公益研学实践服务队队旗,临淄区闻韶书院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在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纪念碑,进行了爱国教育活动。“我要当小小志愿者,把齐文化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也希望自己在研学活动中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参加活动的闻韶书院小学五年级学生于子越开心地说。

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齐都镇作为临淄区文物大镇,镇域内有齐故城遗址、孔子闻韶处等102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文物遗珍的“露天博物馆”,更是齐文化精神的“活态传承地”。如何守护好文化根脉,让文物“活”起来,让齐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齐都镇正以创新实践回答这个发展命题。

当前,研学活动作为“行走中的课堂”,已成为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社会教育活动,文化遗产也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通过更加“鲜活”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沉浸式体验。

齐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的文物资源,赋予了齐都镇乃至临淄区打造地方名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临淄区把青少年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充分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寻齐、踏鞠、探秘、齐民、考工、立德,打造75处校外研学旅行基地,开发齐文化体验、红色教育、科技实践等六类研学课程,每年参与研学实践的学生达10万人次。

要让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需要通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拓展功能,使其能够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群众需求,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与创新。齐都镇作为齐故城遗址所在地,始终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坚持“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理念,不断推动齐文化走进课堂、融入日常。

齐都镇党委书记刘建行表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弘扬好,还要发展好、利用好。此次活动是传承弘扬“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齐文化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将文化旅游与志愿服务、公益研学事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下一步,齐都镇将以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挖掘和展示齐都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将齐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提升齐都镇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陈丹石)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