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道 | 双眼时将秋水洗——和人工智能做游戏
曲心健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4-23 11:14:23原创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
当ChatGPT能三秒生成一篇文章解析,当深度求索(DeepSeek)可即时梳理学术文献的核心观点,在这个被AI重新定义的知识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阅读?
值此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特别发起本次主题征文活动,诚邀淄博市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知识获取方式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坚守阅读的本质,又该如何借力技术实现阅读价值的升华?
双眼时将秋水洗——和人工智能做游戏
张店区实验小学 张琦
这个学期,张店区实验小学开展了“首课思政负责制”活动,每天早晨上第一节课的老师,会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个小演讲,以往举办这类活动,学生们从选题到资料的搜集,再到撰写成文稿,总要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但这学期,这项任务却变得简单起来,几乎不再有学生找商量选题和改稿,一到发言时间,他们就捧着打印好的文稿走上讲台开始宣读,那些稿子也大都逻辑清晰,结构分明,都像是来自于人工智能之手。
我在班里询问,果然,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我的是豆包写的”,“我的是我妈用DeepSeek写的。”“爸爸用kimi帮我做了ppt。”
……
千篇一律的回答中,我反而有点怀念他们从前略显稚嫩的手写稿。
琢磨了几天,我在课上问学生:“我们一起和人工智能玩个游戏如何?”
学生们跃跃欲试:“老师,什么游戏?”
“你们知道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吗?咱们每人准备一篇介绍他的稿件吧,明天活动课一起分享,看谁的稿件更精彩。”
第二天,学生们爽快答应了。
第三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稿件,我们用屏幕投影,并请“作者”们上台朗读。
代表们读完后,我请孩子们讨论:“这些稿子怎么来的,有什么相似之处?”
讨论结果是:稿子都写得差不多,而它们,也基本上都来自于五花八门的人工智能工具……
我又拿出了自己写的那篇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对比阅读,讨论和投票,最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老师写的文稿好像更有意思一点儿。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三国曹丕的一句话: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孩子们不太懂,我向他们解释:凡是用心写的文章,都会带有独特的“文气”,会映射作者的独特气质(包括才情、个性、精神境界),这样的文章有灵魂,读起来才有味道。而人工智能写的文,就有点像方便面和预制菜,快则快矣,总是不如妈妈亲手烧的菜好吃。
那智能工具,是不是就不能用了?
当然不,我又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了它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呢,比如它速度快,学习能力强,能同时整合多重信息,当然了,学生们也发现了它整合能力和创意性欠缺、引用信息不够精准等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聪明地使用它们呢?
答案是:多读书,读好书,于经典书籍中涵养灵魂,培植灵感;同时多思考,才能产生无限创意。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路、逻辑和创意去使用工具,才能去粗取精,脱颖而出。
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曾有诗云:“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人工智能时代,我把诗句做了一点修改:双眼时将秋水洗,用好ai不被欺。也愿我们的孩子有一双慧目,一颗慧心,思路练达,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