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 | 泉林探泉
谁不说俺家乡好 | 2025-04-23 16:51:48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泉林泉群景区俯瞰。
始建于唐朝的泉林卞桥。
泉林泉群一角。
包庆淼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泉城济南。在泰山南麓,与泉城隔山相望,也有一个泉乡,名为泉林镇。
泉林镇因泉多如林而得名,诸泉名称与济南名泉多有相似。亦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红石泉、响水泉、双睛泉、淘米泉、洗钵泉等名泉荟萃,《山东通志》称之为“山东诸泉之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巧合,使泉林泉群与济南泉群交相辉映。泉林泉群在泰山南麓,自东而西流向东海;济南泉群生在泰山北麓,自西而东流入渤海。正所谓“南北两股泉,同源泰山根”。
近日,笔者踏着春天的脚步,走近了泉林泉群。泉林泉群的“首席讲解员”吴春盈对泉林知之甚深,他就泉讲历史,说文化,让人感受到此地文化底蕴之深厚。
一
今年68岁的吴春盈,是土生土长的泉林人,自幼在泉边玩耍,喝泉水长大。他在泉边经营茶馆、照相馆,靠泉养家,对泉文化情有独钟,做泉林景区讲解员,一讲就是30个年头。他善于学习总结,常与到访的专家学者围泉而坐,促膝长谈。日积月累,让吴春盈的讲解丰富透彻,极富感染力,他也被誉为“首席讲解员”。
与吴春盈并肩游泉林泉群,可以边走边品泉文化“大餐”。
泗水县城东行25公里,即到泉林泉群。此地处济宁、临沂、泰安三市交界处,泉群辐射面积达三公顷,区域内百泉如星如云,或出于石窦,或隐于沙土,或聚于深潭。泉眼大者如虎口,小者如豆粒。波涛萦回,如流烟之坐镇;涌腾吼叫,似翻雪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不以涝而盈,不以旱而涸,滔滔不绝,汇为巨流。泉水涌珠喷玉,澄清如晶,水光藻影,青翠如梳,随波漂荡,如绘如织。
此地也有四大名泉,值得细细描绘。
黑虎泉,大如虎口,从黑洞中喷出,奔腾若怒吼之虎,水势滔滔,声震千林,故名黑虎泉。该泉为泉群之冠。明人章拯有《黑虎泉》诗赞曰:“意行至陪尾,道体识源头。漏泽有时竭,源泉无日休。品推黑虎胜,合作玉虹流。洙泗多名迹,东归纪胜游。”
趵突泉,涌若人之搏击,如翻雪成堆,如文豹突起,势雄百涧,故名趵突泉。明人张文渊有诗赞曰:“万壑中间见此泉,分明文豹突平田。势雄百涧宜皆殿,声振千林让独先。”
珍珠泉,泉底冒出的气泡,犹如串串珍珠,晶莹明亮,袅袅上升,如雪霰撒于水面,水花阵阵泛起,轻波荡荡,戏弄涟漪,实为泉林赏心悦目之一大奇观。明人张祚有《珍珠寒涌》诗赞曰:“冷冷清泉苦斗奇,蕊珠万颗弄涟漪。潆洄触石声如咽,疑是鲛人抱泣时。”
红石泉,因从水底喷出红砂,经太阳光照折射,满池皆红,如腥血之涂石,故名红石泉。明人王文翰有《红石泉》诗曰:“渠根一片丹砂石,深试平渠刚五尺。中流不识自何来,藻色波光弄虬赤。”
二
泉林不在地上,她在诗里喷溅,在词里流淌,泱泱流溢着婉约、清丽和万种风情。那清浅里水草摇曳,杨柳如烟,远山青黛,一蛤一蟹,一石一木都浸润在诗意里,飘着墨香。
这亘古的清幽、秀美,两千年前曾引得孔子杖履而来,发出穿越时空的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文人墨客,无不如恋花之蝶,流连忘返,楼台亭榭,勒石铭文由此愈多。
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巡行,让此地更为煊赫。在黑虎泉、趵突泉东南观泉亭旁,至今矗立着一块“子在川上处”诗碑。诗文为乾隆皇帝御笔,写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诗文曰:“绰楔伊谁勒屿巅,四围乔木俯临泉。既称夫子在川处,安藉释迦别教传。责实循名又奚必,枕石漱流且云然。从今横尾一拳石,来往何妨著心田。”
泉林泉群的名气之大,还因为这里是泗河源头。
泗河就源于泉林的陪尾山下,由珍珠、趵突、黑虎、红石四大泉汇流而成,故称泗河。因其澄清彻底,历史上又有清泗、清水、清河之称。泗河在泗水县境内,纳南、北两山来水,支流多达3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济河、鲍村河、黄阴河、洙河、黄沟河、高峪河、柘沟河、芦城河等。出县境后,经曲阜、兖州、邹城、任城、鱼台、沛县、徐州、邳州、宿迁、泗阳,至淮阴市清河口(亦称泗口)入淮,曲折潆洄,长达一千余里,沿途又吸纳了西沂水、险水、南梁水、汴水等,成为淮河下游的最大支流。因此,历史上常把泗河与淮河并称为“淮泗”。
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与泗河结下不解之缘。
孔子出生在曲、泗边界的尼山。他在洙、泗间聚徒讲学,删述典籍,培养了大批学生,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圣人门前有倒流”,指的就是泗河。
三
眼观滔滔泉水流,耳闻珏珏诗篇秀。探究泉林,行程中又得知泉林有“三奇”。
其一,泉林水线。于趵突泉出水不远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清清楚楚出现了一条弯曲的水线!那水线与一般水纹不同。水纹大都与浪有关,或因地下水涌,或因以石击水,一圈一圈地逐层扩散。但这条水线不是,它没有来由,就在玻璃般平滑的水平面上,形成一条长长的、细细的、不规则且没有规律的分界线,恰似冰面上一条长长的裂纹!泉林水线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二,响水泉。该泉位于红石泉西南100米处,泉水流经乱石坡,汇入御桥下,潺潺清流,琅琅有声,有“泉源七十二,第一响泉奇”之说。明人王文翰曾对此泉有诗云:“千载无声何有声,只缘山鬼泄天精。气吞海眼蛟龙出,昼夜琅琅不断鸣。”此泉奇在水一遇声则流量剧增,过往行人只要一拍手或一跺脚,此泉即可与之相呼应,响声未毕,水已汩汩大冒。
其三,卞桥双月。泉林泉群西行约1000米处有一桥,名曰卞桥,相传每到中秋之夜,桥下水面出现双月,故称卞桥双月,为“泗水十景”之一。《卞桥月》诗曰:“中秋花月夜,桥下月成双。花随泉水去,月照晚唐妆。迟恭凝目处,狮鱼话沧桑。明朝谁复职?桂下问吴刚。”该桥始建早于北京卢沟桥,为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一,造型美观,布局巧妙,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漳州江东桥、北京卢沟桥齐名。
进入泉林景区,仿佛进入了一个百泉竞涌而又秀气内敛的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感叹大自然的“造化钟神秀”。泉韵生生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生民。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