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赛教融合”打通毕业生供求“堵点”——泰山科技学院千项赛事亮丽战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行业观潮 | 2025-04-29 09:59:10

来源:大众新闻

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如何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堵点”,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众多高校亟待破解的难题。泰山科技学院立足齐鲁大地,大胆尝试,以“赛教融合”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比如与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技术难题转化为赛题素材,让学生在竞赛中直面和解决产业一线问题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2024年,泰山科技学院在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及创新创业等领域全面开花,成绩斐然。在学科竞赛方面,学校系统性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育人体系,一举斩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83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50项。在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顶尖赛事中,该校学子表现优异,成绩稳居全国前列。在文体领域,体育类赛事获市级以上奖项59项,艺术类赛事更是摘得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4项。同时,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孵化项目达97个。一连串耀眼的数据,背后是该校以竞赛为引擎,推动教学改革、培育实战型人才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学科引领、文体并进、双创赋能”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级管理制度:

激活竞赛育人“动力引擎”

“竞赛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该校智能工程学院实验室内,第十八届“西门子杯”全国一等奖团队正复盘参赛经验。队员李齐感慨:“从校赛到国赛,导师全程‘陪跑’,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技术攻关。”

这一场景折射出学校构建的“三级管理”竞赛生态,校级层面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挂帅,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及二级学院形成“大教务”联动机制;院级设立竞赛专项办公室,精准对接赛事资源;师生层面推行“导师天团+项目孵化”模式,实现“人人可参赛、项项有指导”,核心目的就是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有效执行,全方位提高参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制度保障是激发师生参与竞赛积极性的关键,泰山科技学院出台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将竞赛成绩与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学分认定挂钩。2024年,学校在竞赛方面专项投入超过100万元,对获奖师生给予丰厚奖励。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张涛然表示:“得益于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今年学院获奖数量大幅提升,教师参与指导竞赛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竞赛育人氛围。”

校企联动:

真题实做锻造实战能力

在2025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省赛现场,泰山科技学院淬炼商学院得意KILING团队凭借“得意KILING品牌策划方案”斩获省赛一等奖。这个项目源自得意KILING公司的真实需求,学生在双师型导师曹冰玉的指导下,攻克了“新兴品牌如何在细分市场中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难题。“企业提供的全渠道消费者行为偏好及消费场景数据,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课堂知识与实践的差距。”参赛学生刚菁欣感慨道,“面对真实业务场景中多维度的动态数据,我们需要同时运用消费者心理学、大数据分析以及营销策略,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是课堂中学不到的。学科竞赛让我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策划中。”

这种“真题实做”模式已成为泰山科技学院育人的一大特色。2024年,该校积极与鲁普耐特、泰盈科技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的技术难题转化为赛题素材,让学生在竞赛中直面产业一线问题。山东省建设建工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昕定期到校讲授“建筑工程实战课”:“我们把新型建筑材料检测的行业标准引入课堂,学生参赛作品可直接用于企业技术攻关。”

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该赛事由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泰山科技学院自2021年起持续参赛,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8项。2024年,该校参赛的4项作品全部获奖,实现了新的突破。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程艳辉介绍:“赛事选题均来自企业技术痛点,要求学生既要懂理论,更要会实战。”

课堂革命:

认证驱动教学改革

“现在上课就像‘闯关游戏’,每堂课都要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实践。”信息安全专业学生钟铠阳对学校“能力导向型”课堂改革深有体会。近年来,泰山科技学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3个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5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建设点,新增多个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专业,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竞赛成绩是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学校教务处处长杨立星表示。2024年,该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设53门体验课、22门研讨课,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推动课堂从“知识灌输”向“能力锻造”转型。同时,学校通过“老带新”导师制、定期举办竞赛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指导竞赛和实践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张磊在资深教授指导下,带领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夺冠,他坦言:“学校组织的培训让我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指导竞赛时能更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育人成效:

高质量就业印证培养质量

泰山科技学院构建的竞赛育人生态,直接转化为人才培养实效。2023届毕业生谷世杰凭借在“蓝桥杯”竞赛中开发的软件项目,成功入职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他分享道:“竞赛经历极大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让我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企业非常看重项目实战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我在学校参与竞赛时积累的。”

数据显示,泰山科技学院2024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众多学子成功入职京东、小米等知名企业,实现了“升学有优势、就业有竞争力”的育人目标,充分证明了学校通过“赛教融合”培养模式所培育的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随着2024年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的获批,泰山科技学院正开启新一轮改革征程。学校副校长智英斌表示:“我们要让学科竞赛成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转换器’,进一步深化赛教融合,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耦合。”在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泰山科技学院正以“真刀真枪”的育人实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治学答卷”,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作者:丁海奎 崔淑涵)

责任编辑: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