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索提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滨州方案”(六)创新中草药绿色栽培模式 种出耐盐碱高品质丹参
滨州民生 | 2025-05-06 16:25:37
来源: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21年起一直开展耐盐碱中草药筛选、中草药栽培技术创新等工作,目前,园区内的中草药种植基地种植了丹参、肉苁蓉、黄芩、虎杖、半夏、艾草、金银花等十余种耐盐碱的中草药,其中丹参的种植效益最高。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草药与蔬菜研究室副主任姚志鹏说,开展盐碱地中草药种植是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写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园区持续开展耐盐碱中草药品种的筛选以及绿色栽培模式创新工作,几年来我们相继筛选了红花、艾草、射干、金银花、菊花等10余种耐盐碱中草药品种。去年,他们又引进了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两个品种,在中轻度盐碱地进行种植实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盐碱性。
园区内丹参种植采用大垄覆膜双行交错、土壤微生物处理等高效绿色栽培模式 。大垄覆膜双行交错栽培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单垄单行栽培模式,通过使用起垄机起宽垄,并覆盖黑色可降解地膜,从而充分发挥覆膜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功能,对于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具有较好作用。

栽培实验发现,在盐碱地上种植丹参,其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丹酚酸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含量较普通土地种植出来的还要高。
如今,在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遍地开花”,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技术研发、成果申报类项目达到18个,已经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8万余亩,为加快塑造滨州农业产业新优势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
责任编辑:孙文杰
责任编辑: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