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枪匹马”到“众人拾柴”:看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护学岗如何守护师生
地方法治 | 2025-05-15 18:32:49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校园是培育栋梁的摇篮,护学岗则是校门口那道“看得见的暖心防线”,这支由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民警辅警组成的“移动防火墙”,不仅织密了校园安全网,更在时光流转中,将责任与温情浇筑成城市最温暖的风景线。
小小护学岗承载社会大责任
“护学岗”的设立是公安机关落实“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些岗位主要由公安民警和辅警组成,主要负责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预防和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开发区分局通过定点值守、动态巡逻、天网巡查等方式,构建“人防+技防+联防”立体防护网。
截至目前,开发区分局已建成273个护学岗,日均投入警力超千人次,形成“上学有引导、放学有守护、遇险有救援”的闭环管理机制。
护学岗的三重价值:民生、育人与治理
护学岗的意义,远不止于“看住校门、管好马路”,更在于其背后的三重价值:
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孩子晚上放学有警察巡逻。”正是对“校门口安全感”的生动诠释——这道“看得见的守护”,既解决了家长接送时的现实担忧,也让群众平安感幸福感触手可及。
未成年人保护的“前沿阵地”。针对青少年易受侵害的特点,护学岗既是“防护盾”——排查校园周边隐患、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更是“安全阀”——通过法治宣讲、应急演练,教会孩子防骗、防拐、防欺凌,从源头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开发区分局民警辅警每年都开展校园普法活动,覆盖辖区师生和家长近万人,正是护学岗从“被动守护”到“主动育人”的生动体现。
社会治理创新的“基层实践”。护学岗一头连着校园,一头连着社会。开发区分局定期召开警校联席会议,组织校园安保人员、教职工熟练使用安防八件套、防冲撞装置,熟悉一键报警等信息化设备,使护学岗人员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通过整合家长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学校保安等力量,在1+N“护学岗”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警校家”护学联盟,让护学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微样本”。
全链条发力的开发区护学答卷
面对师生的安全守护需求,如何将“三重价值”转化为可复制、可持续的实践路径?护学岗虽小,却需“全链条”发力。开发区分局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索中交出了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护学答卷”:
多元共治,拧成“一股绳”
打破“公安单干”模式,整合家长、社会、学校等力量,将护学岗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微单元”。当前,开发区分局日均投入护学岗警力超千人次,面对“一校一岗”的常态化需求,公安机关面临警力调配压力,而多元共治模式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曾因放学时段拥堵成为“痛点”。交警部门与校方联动,通过“一校一策”增设隔离设施、新建停车场,让“堵点”变“畅点”。
部门联手,巡回式“体检”
校园安全无小事,维护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开发区分局会同教体、消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全方位、滚动式的校园安全“体检”。
“夜间值班巡查记录登记一定要严格规范”“配电室内线路敷设不太规范,需要重新整理一下”。这是联合检查组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及高校,对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细致排查中将发现的问题一一指出。
法制浸润,种好“安全苗”
开发区分局在青少年成长“关键时期”,通过“小手拉大手”效应,将公安、学校与家庭三方力量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反诈、禁毒、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使受教育的学生把法制安全从小学带到初中再带到高中,从家庭带到社会,使宣传对象呈指数级增长。
一年级的学生乐乐每个上学时都提醒妈妈,在骑电动车前要先戴好头盔。这样的“小老师”场景,正是开发区分局“法制浸润”的日常——民警把课堂变成“安全种子”的播种机,让孩子们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让安全知识像接力棒一样,从校园传到家庭,从童年跑向未来。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护学岗上的藏蓝身影,是校园门口最温暖的风景。守护的不仅是孩子们的上学路,更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护学岗,是起点,不是终点。这道充满“藏蓝温度”的校园防线,正是基层治理“共治智慧”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 许科 )
责任编辑:李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