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区势丨车库种菌菇 梨园养大鹅 淄博窑广村这样玩转“生态循环致富经”

区势 | 2025-05-16 16:59:25原创

姜涛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在淄博市博山区山头街道,窑广村正以其独特的乡村振兴实践,吸引着八方来客。

从“果蔬大棚”到“花卉暖棚”,从老品种、熟人销售到新品种、自助采摘,从“零散种植”到“链式发展”,近年来,窑广村通过整合9个“一村一业”资源,成功打造“半小时农文旅融合圈”,实现项目连片发展、产业联动增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这里,探寻这个秀美村庄的“共富”密钥。

果蔬大棚结硕果,“闲置车库”焕新生

5月15日,记者走进窑广村的现代化大棚,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大棚内,各种果蔬长势喜人。窑广村党总支书记毕德明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大棚种植的水果和蔬菜,现摘现吃、供不应求。来的既有本地市民,又有外地游客。”

大棚紧邻宝山水库和南环路,地理位置优越。窑广村敏锐捕捉商机,顺势推出“自助采摘+农耕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城区家庭客群。当天,恰逢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前来采摘,她说:“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距离城区比较近,来此采摘非常方便。”

面对传统陶瓷产业转型的阵痛,窑广村大胆探索“空间再生”。2025年,村集体创新利用闲置地下车库,引入5万根菌棒种植富硒平菇,同步建设蛴螬孵化基地,打造“菌菇——蛴螬”循环农业链。蛴螬作为优质蛋白产品和有机肥原料,预计当年销售额可达3万元,既解决了菌棒废弃物处理难题,又为村集体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窑广村的60亩黄金梨园,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消费。近年来,窑广村改良果园品种,嫁接新品种油蟠桃,通过“果园养鹅”立体循环模式,实现了除草、施肥一体化。随着蛴螬养殖项目的动工,有机肥料可为果蔬、中草药种植提供绿色保障,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闭环体系。毕德明说:“通过改良品种和立体循环模式,我们的梨园年产量达到了20万斤,品质也大幅提升,产品畅销全国。”

外贸出口创品牌,农文旅连片发展

走进窑广村的蝴蝶兰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2023年,窑广村成功招引台资企业落户,投资4500万元建设蝴蝶兰种植基地。目前,一期4000㎡智能温室已投产,培育了V3、安娜等20余个品种,年出口水草杯200万件,共培育蝴蝶兰苗5万株,2024年出口额突破200万元。

“这里不仅有充足的地下水资源,还有因地形、植被形成的山谷地区小气候,非常适合蝴蝶兰的生长。”台商唐文贤介绍道。他告诉记者,经过隔离培育,这些蝴蝶兰已经达到了可出口至欧美的检验检疫标准。看着一盆盆即将出口的蝴蝶兰,唐文贤满怀信心地说:“2025年,我们计划新上蝴蝶兰苗10万株,出口水草杯500万件,预计出口额将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打造村级‘一村一业’带动增收。97户村民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入股分红,共同参与集体发展。”毕德明说。通过整合资源、连片发展,窑广村不仅成功打造了‘半小时农文旅融合圈’,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从“果蔬大棚”的质朴田间,到“花卉暖棚”的芬芳世界;从传统老品种依托熟人网络的销售模式,到新品种开启自助采摘的趣味体验;从“零散种植”的各自为战,到“链式发展”的协同共进,窑广村正以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实践,奋力探寻属于自己的“共富”密钥。

毕德明信心满满地说:“未来,窑广村将持续深耕‘一村一业’的发展路径,力促农文旅深度交融,为乡村振兴的征程增添更为强劲的动力。”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胡卿)

责任编辑:孙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