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出“真招” 挖增得“真金”——山东能源西北矿业以“降本增效”对冲“行业低迷”
产业新风 | 2025-05-19 10:42:54原创
张达 来源:大众新闻
如何破解煤炭行业周期性波动与市场行情低迷的双重压力?
山东能源西北矿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智慧,打出了一套降本增效的“组合拳”。从管理中枢到生产一线,从技术创新到文化浸润,他们用“真招实策”将成本管控转化为发展动能,在行情低迷中开辟出一条逆势突围之路。
机制创新锻造“价值链条”
“成本控制不是财务部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持久战。”在双欣矿业井下移动式料场,掘锚队队长李洪国指着整齐码放的支护材料介绍,“过去‘大锅饭’模式下,材料损耗率常超5%,现在实施‘分灶吃饭’考核,损耗率压到1.2%以下。”该矿通过建立“进尺效率+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精益成效”四维评价体系,将市场化考核细化到每个班组,生产准备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30分钟,单月进尺效率提升25%。
西北矿业刚性落实能源集团降本增效“八项硬性措施”,举办全面预算业财融合提升项目培训班,深入现场进行成本写实及成本督导,提升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水平。强化成本全过程控制,他们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与设计布局、严控材料计划、持续开展清仓查库和修旧利废、严控外委费用等措施,深挖降本增效空间。
五举煤业持续加强成本管理精细化,坚持多方位降本增效,在材料利用方面,对回收的旧料,按照工艺要求、质量标准翻新加工,对设备进行整形、除锈、装配、调试、喷漆,使废旧设备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通过“干将”平台竞拍,处置废旧物资87余吨,创效增收近20万元,自主加工维修链轮轴组、导向滑靴、滚筒、行走轮组件等物品18项,减少外委费共计1.5万元。
西北矿业的设备管理平台则上演着“闲鱼翻身”的精彩戏码。通过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累计跨矿调剂支架、掘锚一体机等设备800余台,盘活闲置资产2.2亿元。在邵寨煤业,一套经过“整形-除锈-调试-喷漆”4道工序翻新的链轮轴组重新上岗,较购置新设备节约成本80%。这种“修旧如新”的智慧,让企业年减少外委维修费用超1500万元。
邵寨煤业发挥财务专业核算、生产技术管理、精益结算监督考核的综合管理优势,将降本增效工作分解为8大项19个分项205个具体任务,把外部市场压力层层传导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结合五个“价值链条”构建,确定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创新创效、市场经营、运营管控等5个工作推进专班,围绕降本增效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分工体系和量化措施。
财务管理的“硬约束”令人瞩目。双欣矿业推行“月度预算准确率+季度费用完成率+项目实施准确率”三维考核,预算偏差率控制在5%以内;黄陶勒盖公司实行“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铁律,材料费同比下降7.6%。而西北矿业通过低息置换高息、承兑优先等金融手段,综合融资成本率从3.83%降至3.31%,成本管理像拧毛巾,既挤掉水分,更留住价值。
全员参与培育“精益基因”
在望田煤业综掘工区的班前会上,职工徐立申因回收64套铁锚盘,获得192元奖励。这种“明码标价”的激励机制,源自于他们建立的物料回收奖励清单机制。望田煤业党委书记、总经理谢志红说:“降本增效不是运动,而是要转化为员工的肌肉记忆。”
大恒煤业通过“党员先锋+青骑兵+巾帼”三大宣讲团深入一线,500余名职工在17场宣讲中制定个性化降本措施,63条“金点子”,转化为30余万元真金白银。
博选公司正通选煤厂的实践印证着“人人都是成本员”的理念。通过调整压滤机参数、优化除铁器角度,精煤产量提升10%;实施“七道关口”物资管控,152件废旧物资重新“上岗”,节省材料费6.34万元。“当节约成为习惯,浪费自然无处遁形。”党支部书记黄国宗道出文化的力量。
而在大恒煤业,地面仓库的“两头齐”“四角齐”标准化管理,井下物资的“牌板化”定位,让库存周转率提升40%。这种文化浸润甚至重塑着组织生态。西北矿业将成本管控纳入“五型”班组建设,开展“精益周创建”评比,对优秀单位给予市场化奖励;建立“成本管控5级体系”,从分管领导到岗位员工层层分解指标。正如职工在讨论中所说:“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增效我们才能增收。”当降本从“要我省”变为“我要省”,西北矿业在行业低迷时培育出最珍贵的“内生暖流”。
“从‘吨煤成本下降’的硬核数据,到‘设备复用创效’的惊人成果,西北矿业用实践证明:降本增效既是生存之战,更是进化之机。”西北矿业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业献介绍。
当技术革新、管理创新与文化浸润形成“三重螺旋”,这家企业不仅挖到了增效“真金”,更锻造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最好的降本,是让浪费无处可藏;最高的境界,是客户无感而企业受益。”在这条永无止境的降本之路上,西北矿业正书写着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范本。
优化生产“源头活水”
“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控制成本就是延长生命线。成本控制能力,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成本优势,是穿越行业周期的护城河。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企业利润源。人人都是成本员,处处都是利润点。”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说。
西北矿业以优化生产组织为核心,全力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落地生根。他们规范作业流程,研发实用写实工具,对掘进工作面工序流程进行深入剖析、优化,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针对矿井,他们创新优化工作面排水流程,采用低位泄水、采空区过滤等新技术,实施“清污分流、主动防控、机械清淤”等新模式,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降低矿井水处理成本。并对电费消耗环节进行全方位“体检”,加大设备检修力度,严格落实避峰填谷措施,节能增效近3000万元。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净利润,但真正的降本不是‘砍’,而是‘生’。在五举煤业13205工作面,通过对煤层赋存状况的详细勘查与分析,精准控制煤机的割煤高度和深度,减少煤机往返时间和开机率。他们采取分段式跟机移架,减少支架操作对采煤机割煤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体推进效率。同时,加强对电液控阀组、管路等部件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系统优化与维护保养,支架电液控系统的故障率降低20%。
在亭南煤业,一场“煤质革命”正在改写成本账本。通过引入智能密控系统和粗煤泥分选工艺,精煤回收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个百分点。“客户不为浪费买单,但会为品质溢价。”煤质发运中心主任杨东红算了一笔账。超高压压滤系统,将使单台设备维护时间缩短40%,运行效率提升11%,预计年增效益超千万元。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的“清单式管理”更显精细功夫。他们将年度成本预算分解为8大类205项具体任务,建立“总量控、定量控、用量控”三考机制。该公司供应中心副主任曹振堃展示的数字化看板上,物资从计划到使用的全流程实现可视化追踪,前端计划审减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末端材料浪费率下降7.6%。这种“毛细血管级”的成本管控,让吨煤完全成本同比下降18.9%,在行业低谷中格外亮眼。
(大众新闻记者 张达 通讯员 弋永杰 魏俊泉 陈超 李战鹏)
责任编辑: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