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人大在线 | 创新监督闭环机制  推动政府承诺落地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监督

综合新闻 | 2025-05-19 18:33:21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政府工作报告》经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就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既是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行动指南,应得到认真遵守和落实,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政府实现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是把监督法的规定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是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之一,也是努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的充分体现。

换届以来,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找准地方人大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从“小切口”入手实现“大作为”,以闭会期间依法监督《政府工作报告》执行情况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聚焦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模式,使人大监督由专项监督转向全面监督,由结果监督转向过程监督,创新“监督—反馈—督办”的闭环监督机制,形成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人大监督链,有效促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助力政府兑现对全区人民的郑重承诺。

完善闭环机制,织密常态化监督网络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区抓产业、扩内需、乡村振兴、城市品质、绿色生态、民生福祉等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12次,专题询问1次,听取审议报告11项,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6篇,解决问题 12 项,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机制 11项,提出意见建议93条,在找准找实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监督闭环,做好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有力推动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高度契合《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年初组织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机关各委室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并与政府工作部门做好沟通,将区委重大决策、报告中的重点工作纳入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贯穿到区人大常委会全年工作之中。二是继续完善闭环监督机制,确保做好监督下半篇文章在积极探索实施闭环监督实践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及时纠正偏差,完善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流程提升监督质效若干规定》,不断健全对《政府工作报告》“全链条”闭环监督机制。三是完善工作推进制度,常态化开展《政府工作报告》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召开党组会议、主任(扩大)会议、调度会,听取研究常委会机关各委室对《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工作的推进了解情况,对调研报告撰写、问题和建议的交办、督促整改等重点环节把关。各分管主任定期调度,常态化推进工作落实。

几年来,东昌府区先后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交通强国试点(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单位;先后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主会场设在东昌府区,充分展现新时代东昌府农民风采。

年中集中监督,开启销号式跟踪督办

换届伊始,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就对当年初人代会上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上半年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监督检查,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所列重点工作任务部门分工,聚焦东昌府区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改革开放、城市提升、文化引领“七大攻坚突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成14项重点工作、36个条目的具体监督任务,细化分解到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区人大常委会机关7个工作机构,实施集中跟踪监督。“当前,政府工作存在序时推进不平衡、要素保障不到位、重点项目不突出等问题,需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苏小慧在其中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说。

整个活动历时一个月,共开展集中视察7次、调研5次、召开座谈会6次、走访谈话11次,吸收人大代表106人次参与活动,共查找出问题50条,提出意见建议58条,汇集成14份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均以闭环形式按程序转交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办理,各专门委员会随即制定“督办清单”,适时开启“销号式”跟踪督办,确保监督链条无缝衔接、实现在闭环内督促解决问题。

通过年中集中监督,助力《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当年共建设幸福食堂22处,全市第一;备案托育机构72家,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全市第一;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处,全市唯一;高标准农田建管综合保险改革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次分别前移1位、6位和3位。

筑牢民意基础,开展群众性专题询问

为监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提升城市品质”工作落实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前,通过入户、召开市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整合归纳为60余条意见和问题,并梳理了437条市民热线,精准抓住群众的关切点,通过邀请市民代表参加专题询问会议,参与评分,为开展好专题询问打下民意基础。

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实施效果充满期待,对实施的方式方法也有自己的见解,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邀请一线代表参与监督活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及时充分采纳代表意见,将群众期待和要求带到监督工作中。例如,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区人大常委会邀请部分街道一线代表对城市管理情况进行视察,有代表提出部分老旧小区没有配套物业,处于“脱管”状态。根据代表意见,区人大常委会支持区住建局引进国昌物业、御泰物业托底,确保老旧小区建有所管、建有所养,《人民权利报》以小区“脱管”变“托管”为题刊登了该做法。在十大民生实事的征集、选定、票决、视察、调研、督导等各个环节都有代表参与,切实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转化为政府的任务清单。制定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推进工作方案,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督导,确保真正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继“开门写报告”和“开门议报告”后,通过人大开展报告实施监督,再次实现了“开门督落实”。这不仅是工作方式上的重大调整,更体现出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不仅是结果上的民主,更是过程上的民主。

实地调研督办,加快民生类问题解决

通过与政府协调推动《政府工作报告》监督意见办理,对于在监督中发现的涉及面广、普遍性强的问题,及时推动制定出台相关制度。例如,通过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升全区服务业升级情况,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东昌府区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对于具体问题、个性问题,则深入实地察看研究,快速督办落实。例如,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北顺小学大门东侧的废弃电线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学生家长虽然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因为权属等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协调多个部门参与现场查看调研,监督支持相关单位拔除废弃线杆,消除了安全隐患。

支持政府部门创新开展工作。针对背街小巷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支持区城管局和区交警队探索实施“城警联动”执法新模式,破除执法过程中权责不明确的障碍,快速治理各类市容市貌顽疾。

(通讯员 刘殿宏)

责任编辑:李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