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赋能”到“研学铸魂”——山东能源鲍店煤矿用“三种精神”解锁高质量发展
产业新风 | 2025-05-23 14:16:45原创
张达 来源:大众新闻
在山东能源鲍店煤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
近年来,该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红色赋能”到“研学铸魂”打造立体化创新实践模式,将“三种精神”转化为推动安全生产、技术革新和队伍建设的强劲动能,为打造全面一流矿井注入澎湃活力。
立体宣教,让精神落地生根
走进鲍店煤矿,处处可见“三种精神”的生动印记:井口候罐大厅的劳模工匠牌板、矿区主干道的“榜样街”“状元墙”,成为职工们每日必经的“精神加油站”。五一期间,该矿开展劳模成长故事分享会,通过身边人讲述奋斗历程,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榜样的力量。
该矿还通过发放《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书籍,开展对标学习、互动体验教育,激发职工争当先锋的热情。此外,“和美”宣讲团将先进典型事迹与“五转五增五提升”等主题结合,利用网站、微信专栏刊发优秀心得,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
红色赋能,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
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矿工会构建“矿-车间-班组”三级学习网络,开展“班前十分钟”惠工宣讲,将政策解读与安全生产场景结合。28场专题培训覆盖136名工会干部,“劳模工匠开讲啦”等特色活动让理论学习“接地气、冒热气”。
该矿打造“红色工匠”培育工程,不断加强文化浸润。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红船”“新声长廊”等沉浸式场景,将红色基因融入安全生产。把党建广场作为党性实践教学点,2024年先后承办各类党建培训班40余场次,累计培训学员5000多人次,先后迎接中央电视台、《瞭望中国》栏目组、中煤政研会、山东省国资委等参观调研600余场、2万余人次,被中煤政研会命名为“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创新活动载体,运用LED大屏每晚播放红色革命教育影片、开展“红歌大家唱”“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将“三种精神”谱写成职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寓教于乐中凝聚奋进力量。
创新实践,以实干诠释担当
如何让“三种精神”转化为发展实效?鲍店煤矿的答案是:融入岗位,攻坚克难。该矿大力实施“双培养行动”,着力让党员成为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激励党员勇挑重担,同时带动骨干向党组织靠拢,打造一支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俱佳的产业工人队伍。
在“一区两岗三队”创建中,该矿以21个党员责任区、23个先锋岗、12个示范岗及及突击队、创新队、暖心志愿服务队28支专业队伍为支点,构建“区带岗、岗促队”联动机制,以“亮身份、做表率、建新功”活动为抓手,党员带头围绕安全生产、节支降耗等难点攻关,争做问题解决者,依托“党员1+N”师徒机制,完成科技创新成果500余项。运搬工区电机车维修车间技术骨干带领职工拆解故障设备,自主修复控制器、牵引电机,节约采购费用数十万元。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发现榜样”张矿军感慨:“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研学铸魂,精神灯塔照亮前行路
近期,该矿党委分14批次组织800余名党员赴齐河“三种精神”教育基地、孔繁森纪念馆开展实地研学,身临其境感悟初心。在“精神长河”互动屏前,党员们写下“劳动筑梦,匠心报国”的深刻感悟。
该矿党员将“三种精神”融入岗位实践,围绕安全生产、节支降耗、质量管控等工作难点进行攻关,积极开展全员技术技能比武、小改小革、岗位练兵等活动。“技能大师”带领创新团队研发风动力清扫装置、洒水降尘车等20余项创新成果,年节约人工成本超百万元;大学生班组攻克三角煤自动截割工艺,应用于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开采常态化运行。创新开展微征集活动,展现各类先进典型“三种精神”的最美瞬间、最美故事,让先模精神可感知、可学习、可践行,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大众新闻记者 张达 通讯员 王凤玲)
责任编辑:姬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