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南京研学:触摸历史脉搏,叩响大学之门
青岛教育 | 2025-06-07 21:01:31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6月7日,当高考生在考场书写青春答卷时,青岛一中南京研学团以一场特殊的“大学预演”对话未来。在这个注定与“梦想”相关的日子里,中学生们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六朝博物馆,更在南京大学的学术殿堂里,完成了一次从历史认知到理想锚定的成长蜕变。
锈船忆往昔峥嵘,诗诵启青春新程
上午9时,南京长江之滨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内,研学团学生们的目光被一艘锈迹斑斑的小火轮吸引——这正是载着解放军指战员横渡长江的“京电号”。“当年战士们用木船突破封锁线,今天我们用知识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讲解员的话语,让现场学生若有所思。
全体学生按班级齐声诵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诗句让大家对战士们英勇奋战、毫不懈怠,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仿佛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以排山倒海之势追击敌人的壮烈场景,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实现全国解放、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青瓷鸡首壶前话古今,瓦当石柱础上论匠心
午后的六朝博物馆,成为当日研学的第二课堂。在“六朝人生活展”前,学生们围聚在青瓷鸡首壶与陶制牛车俑旁,兴致盎然地讨论魏晋生活:“鸡首壶的流口设计真精巧,像不像古代‘保温壶’?”“陶牛车的装饰这么细致,古人出行果然讲究仪式感。”当讲解员提及六朝南京是“世界首个百万人口城市”时,现场惊叹连连。
在“六朝建筑文明展”区域,学生们驻足于莲花纹瓦当与兽面纹石柱础前,听讲解员解读六朝建筑美学:“莲花纹象征佛教兴盛,兽面纹寓意镇宅辟邪,这些构件既是实用品,也是时代审美的缩影。”有学生指着瓦当上的卷草纹追忆古代南京历史。
南大研学遇高考首日,齐喊“顶峰相见”为高考加油
6月7日是高考首日,当天下午研学团走进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在感受百年名校学术底蕴的同时,以青春呐喊为考场上的学长送上特别祝福。
研学团首先深入南大医学院实验室,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通过模拟实战操作体会“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精神。随后同学们踏入南大地球科学博物馆开启“地质时光之旅”。在这座珍藏着众多标本的科学殿堂里,学子们在专家老师的讲解下,观察新中国龙的珍贵化石和各种古代动物化石。当目光聚焦于陈列柜中拳头大小的水晶簇标本,剔透的六棱柱状晶体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同学们直呼“每颗宝石都是时间的艺术品”。同学们于校史馆追溯南大与青岛一中的渊源——当发现南大原校长曲钦岳曾就读于青岛一中时,同学们的自豪感与求学向往在目光中交织。管理科学学院的博士生现场分享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让同学们大受裨益。
正值高考期间,南大北大楼前响起整齐呐喊:“高三执笔战今朝,高一逐梦共远航!青岛一中,高考加油,顶峰相见!”160余名学子用铿锵誓言向正在奋战的学长遥寄祝福。呐喊声穿透校园,既是对高考精神的致敬,更似少年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晚上的专家讲座中,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实验室主任刘峰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AI的深层次了解。同时,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作为南大优秀学子代表为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生涯规划课,让大家对大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大学生活更加憧憬和向往了。
恰逢高考期间,同学们当天的研学更显得意义非凡。当“顶峰相见”的誓言回荡在百年校园,青岛一中学子用行动诠释着:高考不仅是学长们的战场,更是所有追光者的共鸣——此刻播下的名校梦想种子,终将在未来的奋斗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研学感悟:
漫步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里革命文物诉说峥嵘,让我铭记历史;六朝博物馆中藏品勾勒千年风雅,带我一窥往昔;南京大学内学术气息浓厚,建筑古韵与现代交融,有关人工智能的讲座和学长的分享也让我收获颇丰。此行收获满满,既感历史厚重,又添奋进力量。
——2024级3班 韩东阳
纪念馆以渡江战役为主题,通过实物、影像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壮烈篇章。站在巨型浮雕前,仿佛能听到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炮火声,感受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青瓷、瓦当、竹林七贤砖画静静诉说六朝的繁华与风骨,六朝博物馆展厅的“曲水流觞”布景、仿古园林的窗景设计,将“魏晋风度”的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烟水气”与豪迈并存的气质,至今仍在南京的街巷中流淌。北大楼的爬满常春藤的红墙、大礼堂的民国建筑风格,瞬间将人拉回金陵大学时代。南大像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承载着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量,也孕育着未来的思想火花。在这里,能真切感受到何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座城市从古至今的精神脉络——在战火中重生,在文化中沉淀,在学术中创新。
——2024级3班 禄子桐
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大学是南京两处极具文化底蕴的景点,展现了历史沉淀之美与历史厚重感。 观六朝博物馆,青瓷莲花尊釉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瓦当上人面含笑,似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竹林七贤"展区箫声袅袅,光影婆娑间,仿佛目睹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孤傲风姿。游南京大学,校园内梧桐成荫,静谧中透出诗意,漫步梧桐甬道,落叶簌簌应和书声,偶见学子抱卷疾行,顿觉"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老图书馆窗棂投下菱形光斑,似为古籍扉页镀上金边。
——2024级5班 田振君
踏入南大地质博物馆,那些沉睡千万年的化石和闪闪发光的矿石,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地球演化的神奇。在医疗救护体验中,心肺复苏的按压节奏让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重量。校史馆里泛黄的照片、手稿与毕业证书,勾勒出百年学府的厚重底蕴。这场研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我看到了坚持的温度与传承的力量。
——2024级5班 王炜
红馆扬帆,形载破旧世;青史蘸浪 笔写启新篇。我们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品味胜利的来之不易。青瓷釉凝千载烟雨色,残简墨沁六朝风骚痕,六朝博物馆中,我们欣赏文物,沉浸在历史中。雨中的南京大学,北大楼的爬山虎垂着水帘,梧桐大道被洗得空荡清亮;雨声敲在图书馆旧瓦上,青苔味便悄悄弥散开来。湿漉漉的静谧里,只闻雨滴叩问百年砖石。在晚间讲座上,我们认真聆听教授和学长姐的演讲,感到受益匪浅。
——2024级6班 周雅萱
今天我们参观了六朝博物馆,南京大学和渡江纪念馆,纪念馆通过实物、影像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壮烈篇章。站在巨型浮雕前,仿佛能听到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炮火声,感受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六朝博物馆中,青瓷、瓦当、竹林七贤砖画静静诉说六朝的繁华与风骨。展厅仿古园林的窗景设计,将“魏晋风度”的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六朝虽短,却奠定了南京的文化底色。而在南京大学中,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我,青藤爬满红砖,历史与青春在此交融,学长学姐优秀的演讲也让我得知了真正的自由的定义。
——2024级6班 刘璐
(半岛全媒体记者 金鑫)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