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空中造桥机” 黄河首秀告捷!滨州乐安黄河大桥建设迎来新突破

微观滨州 | 2025-06-11 15:02:07

齐国利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黄河之上,长虹卧波,2025 年 6 月 9 日上午 6 点 37 分,一则重磅消息从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的施工现场传出 ——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移动模架造桥机首次混凝土浇筑,历经 13 小时圆满完成!这不仅是一次浇筑作业的胜利,更是大桥建设迈向高效化、标准化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的关键步伐,项目如期完工的前景更加明朗,又增添了一份有力保障。

浇灌侧面图

智造 “钢铁巨龙”,云端浇筑的精度之战

黄河特殊的宽河道、强风浪施工环境,为大桥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项目团队巧妙应对,创新采用 52 米跨度下行式移动模架系统,自重达 1000 吨,成功实现箱梁 “空中流水线生产”。此次首节段浇筑的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度挑战:

“零沉降” 托举千钧:模架跨越黄河主河槽,支撑系统以 ≤3 毫米的沉降控制精度,稳稳承载 620.19 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宛如巨人的有力臂膀,在汹涌黄河之上稳稳托起千钧重量。

“毫米级” 智能调控:集成液压同步行走、应力实时监测、自动调平系统,攻克强风下模架稳定性难题。即使面对黄河的狂风巨浪,模架也能稳如泰山,其智能调控精度堪称一绝。

浇筑全程,项目团队严阵以待,技术人员、班组长紧盯关键部位振捣,生产调度有条不紊、保证连续浇筑,试验人员到场调配,确保每车混凝土的最佳浇筑性能。他们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为浇筑作业的圆满成功保驾护航。

完成后侧面图

首浇成功,桥梁工业化的 “关键一跃”

移动模架的首战告捷,为滨州乐安黄河大桥工程注入三大硬核动能:

工期提速 :单跨施工周期由 30 天缩短至 25 天,相较于传统支架法,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大桥早日通车按下 “快进键”。

安全革命性升级 :成功规避高空支架搭设风险,实现 “桥梁生产工厂化”,从源头上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为工人的生命安全筑牢防线。

品质全面可控 :标准化工艺的应用,有效消除接缝质量隐患,保障箱梁内实外美。大桥的每一寸结构,都彰显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通途加速度,车轮上的 “黄河新经济”

滨州乐安黄河大桥作为联通邹平市与惠民县的关键工程,移动模架技术的成功应用,其意义远不止于工程建设本身:

按下建设 “快进键” :上部结构全面铺开,确保大桥如期通车,为黄河两岸的交通往来铺就通途。

激活两岸产业带 :大桥建成后,每日可承载几万辆车流,将为沿黄城市群文旅、物流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激活黄河两岸的经济活力,带动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输出 “黄河工法” :为同类型跨河桥梁建设提供可复制智能建造方案,这一成功经验将为更多跨河工程提供借鉴,推动中国桥梁建设迈向新高度。

“移动模架在黄河 ‘首舞’ 的成功,是三十次风浪模拟试验、百余项技术优化的结晶!它不仅是施工设备,更是中国桥梁智慧的流动丰碑。” 项目经理许克明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坚定。

目前,模架系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体系转换,即将开启 “浇筑 - 前移” 循环作业模式。项目团队以首浇为新起点,全力冲刺将每单循环时间控制在 20 - 25 天的施工目标,朝着大桥如期全幅贯通的目标奋勇前行,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的宏伟蓝图正在黄河之上徐徐展开。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冯凯 齐国利 通讯员 骆传江 王鑫萍 

责任编辑:田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