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高股价”背后更要有好业绩
许耀文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5-06-13 09:29:48原创
6月11日,A股算术平均股价站上21.64元的历史高位,A股百元股数量攀升至84只,较去年同比激增56%。贵州茅台以1480元/股的价格继续书写“股王”神话,寒武纪、锦波生物等科技新贵股价突破400元/股大关。
这场高价股的盛宴,既是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的重要里程,也反映了资本市场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的趋势。
近年来,A股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曾占据市场主力的“1元股”从165只锐减至41只,而百元股阵营却在两年内扩容13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价股绝非数字的简单堆砌——84只百元股中,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三大科技领域个股占比近50%,科创板企业更占据超七成席位。与此同时,监管层对财务造假、壳资源的强力整治,使得“1元股”数量锐减75%,市场呈现出“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高价股激增,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随着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其偏好稳健收益、注重长期价值的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科技股的崛起带来了更多分享经济转型红利的机会。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已逐步兑现高估值的合理性。
然而,高价股盛宴背后的风险同样需要冷静审视。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推动A股估值体系重构,但部分个股的估值已严重偏离。例如,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已高达176%,但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这种估值与业绩背离的情况,暴露出市场对“未来故事”的过度预期与投入。
越是热闹时,投资者越需坚守理性的天平。众所周知,个股的股价不等于公司的实际价值,行业的景气不等于个股的护城河,眼下的趋势不等于长久的前景。只有锚定价值这一破局之道,才能真正抓住市场“优化”的红利,远离估值泡沫的陷阱。
越是繁荣时,监管层的跟进越为关键。高价股的激增,同样是市场机制完善的试金石。例如,当前对高价股的监管仍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跟踪”的现象;退市制度执行力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亟待提升……眼下,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的支持力度不减,监管既要推动正向的优化,也要制衡非理性的上涨,为营造积极的生态持续赋能。
总之,A股高价股扩容是市场成熟度提升的体现,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复杂且多维。唯有跳出“股价高低”的表象,理性认知深层的逻辑与变化,方能在分化中寻得真正的投资价值。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许耀文)
责任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