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学习新思想・百名委员说丨委员说文化自信(上)

来源:山东政协

2025-06-15 22:38:03

为深入开展 “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委员学习实践活动,聚焦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 “四个凝聚” 工作,省政协分10个专题组织开展 “学习新思想・百名委员说” 委员读书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委员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 “三个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凝聚智慧和力量。

第一专题

委员说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广大政协委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去,让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委员们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首先来看五位委员的分享


桑哲

省政协委员

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

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山东,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土地,犹如一部镌刻着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的鸿篇巨制,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神秘而古老的东夷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与精神特质,为中华文化的多元起源增添绚丽色彩;到春秋战国时期辉煌灿烂的齐鲁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精华,构建起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与价值体系;再到近现代,在民族危亡与国家振兴的关键时刻,山东人民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及当下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展现出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山东的文化,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精神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作出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山东文化工作的高度肯定与深切关怀,更是对山东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中勇担使命的殷切期许。山东文化实践需以 “顶天立地” 的双重维度破题:“顶天”,立足中华文明高度阐释文化价值;“立地”,以惠民富民夯实群众基础,通过构建“研究阐释——创新转化——传播推广”的全链条体系,使文化自信成为强省建设的深层动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书写“山东答卷”。


于冬菊

省政协委员

潍坊市政协副主席

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会主委

岱青海蓝,底蕴深厚、文脉绵长,齐鲁大地,守正创新、鉴往知来。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

一是不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花”绽放齐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提高农民享受公共文化的机会。

二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威海刘公岛立足“中华民族警醒之岛”的根本定位,“复活”沉寂的历史,让时代警钟长鸣;孔子研究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滋养文明新风;临沭县曹庄镇朱村通过不断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让沂蒙精神入脑入心;烟台蓬莱阁景区戚继光纪念馆里,“红领巾”讲解员上岗,讲好戚继光故事,打造文化名片,这些成功实践都极大提升了文化影响力。

三是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高端平台,开展多维对话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活化”文化遗产、振兴“山东手造”、推动文旅融合等方式,将文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牛效强

省政协委员

东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担当作为,努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中展现齐鲁担当。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多具有山东特色、中国气派、时代风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缮,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人们在参观学习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过程,让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杨再昌

省政协委员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立足齐鲁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路径:一是深耕传统文化资源‌。依托孔子故里、泰山、齐长城等文化地标,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品牌,推动儒家文化国际传播。二是实施“山东文脉”工程,系统整理典籍、文物和非遗项目,如《儒典》编纂、曲阜“三孔”保护利用等。三是推动文化“两创”落地‌。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例如济南“泉城夜宴”、淄博“烧烤+齐文化”文旅融合模式,激活消费新场景。通过吕剧、山东快书等艺术形式创新,创作《沂蒙山》《乳娘》等红色精品剧目,弘扬革命文化。四是赋能乡村振兴‌。以“乡村儒学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如曲阜、寿光试点)。发展手造产业,推动潍坊风筝、临沂柳编等非遗项目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五是强化科技赋能‌。建设“数字文化山东”,利用VR、AR技术展示“岱庙数字藏品”“云游黄河”等项目,推动文化数字化。


张明勇

省政协委员

山东省未来智能产业研究院理事长

农工党山东省企业家联谊会会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贯穿始终。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将其转化为谋划文化发展的“路线图”、推动工作的“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库,其中齐鲁大地的文化标识尤为璀璨——山东手造里凝结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尼山圣境蕴藏着“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红色沂蒙铭刻着“党群同心”的为民初心。这些精神特质穿越时空,在当代成为文化主体性的鲜活注脚,既承载着文明传承的历史重量,更激荡着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在深学细悟中把准方向,系统把握“七个着力”的根本要求,对照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结合山东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找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切入点、发力点; 在知行合一中谋篇布局,将文化繁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紧密结合,围绕“思想保证、精神力量、文化条件”三大维度,统筹推进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培育、文化发展等重点任务; 在守正创新中提质增效,建立“学习-调研-落实”闭环机制,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到阵地建设、文艺创作、文化惠民等各环节,打造具有山东辨识度的文化实践品牌。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