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滨州市供销社打造“全链条”为农服务体系 夯实夏季农业丰产根基

滨州民生 | 2025-06-19 10:02:22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是主责、合作是路径、服务三农是初心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苏涛这样定义新时代供销使命。在此指引下,市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推动传统经营向现代服务跃迁、单一流通向综合为农转型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荣获全国总社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两项表彰

  小田并大田,供销社托起丰收保障

  夏收时节,在无棣县佘家镇郭官庄村,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于连片金黄麦浪之中,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小田并大田后,机器跑得开,效率上去了,浪费少了!县供销社张杰言语中满是对丰收的笃定,好地、好种,再加上咱供销社的服务,丰收自然有保障!

  这背后,是滨州市供销社着眼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农业难题,探索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2025年,市委、市政府将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标准型流通网点纳入全市113388体系在市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及服务网络提质增效。同时,市级财政连续3年设立总额180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予以强力支持,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注入真金白银。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滨州市供销社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构建供销社+党委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生态体系,主导培育有掌控力的农服企业12家以上,土地托管总面积达170万亩,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750万亩次以上,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三夏期间,累计收割小麦30.5万亩,完成夏播35.8万亩,主阵地建设成效初显。

  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这得益于滨州市供销社推行的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供销社积极组织村两委、农户、服务公司三方合作,推动农户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销全程托管服务。

  机械化解决了土地碎片化难题,成方连片作业,能多3%-5%的有效耕种面积,这是实打实的粮食安全增量。作为滨州市供销社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山东滨供农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张登坤介绍。公司先后与9个村集体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打造万亩小麦标准化种植核心区,推动粮食增产8%以上,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真正打响了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服务品牌。

  2025年,滨州市供销社牵头实施龙头企业联基助农工程,充分发挥滨州市供销农业社会化联合体的带动作用,做强以滨供农发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县级供销社广泛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联基助农服务平台,为小农户和众多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全市系统先后承担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46.2万亩,居全省前列。

  党建带社建,解锁联农助农新模式

  麦子归了仓,如何让农民的汗水换来真金白银?在邹平,山东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正为此奔忙。颗粒归仓只是起点,好粮卖好价才是真正的考验。公司董事长成改革坦言,新粮集中上市,市场瞬息万变,时间就是金钱。公司打出组合拳:线上线下平台联动,信息跑在粮车前面;组织农户联合代存代销,握紧议价拳头;积极对接大型加工企业,探索订单种植+产后回收的稳定模式。此刻,在公司的仓库里,新收的5000吨小麦已入库,回收价1.22/斤,稳稳高出市场价3分钱,让农民尝到了好收成好收入的甜头。

  为确保粮农丰产又丰收”,滨州市供销社积极搭建产销对接桥梁产前降本联合山供农服滨州公司开展市县三级农资集采直供,保供给、稳价格,实现节本增效;产中托管,依托滨供农发公司滨供农服公司等推行土地整镇域全程托管,改变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产后销售,对接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供应链公司,市县级社龙头企业等,组织采购各地农产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全市系统小麦收购量达33420吨。

  以邹平为例,近年来,邹平市紧抓土地资源这一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与乡镇党委、政府、村集体协同配合,整合供销社、金融部门、保险部门各方优势,实施“1+5”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在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前提下,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归集到村集体成立的土地种植合作社,每年收取1000-1480元不等的经营权转让收益,归集后的土地形成了规模优势,由供销社提供耕、种、管、收、储、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其间,供销社仅收取服务费用,土地收益全额归村集体用于基建提升、环境整治及农户二次分红。

  在这一模式下,入社农户彻底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将持有的土地经营权化身原始资本,坐收经营权转让费+二次分红双重利息。入社农户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增加一份收入。经验丰厚、外出打工不便的老农,还可以参与到村办合作社”“村建工程中,为村子发展贡献劳动力资源,让村子逐步形成良性循环。2024年以来,邹平市已托管土地近5万亩,助力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34处,化解集体问题42个,解放劳动力1500余人。该模式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改革精品案例。

  良种良机农资,拓展供销服务新领域

  从良种落地到粮食归仓,滨州市供销社还着力贯通农资保供、良种推广等全环节,打造田保姆式全周期服务链,让农民省心又增收。

  惠民县皂户李镇袁家庙村、张枣棍村等地的1500亩麦田里,呈现的是另一番科技范儿。依托社有企业惠民供销惠乐福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田间铺设了管网,建起了泵站和过滤装置。灌溉与施肥合二为一,水肥精准到作物根部。变化是看得见的!惠民供销惠乐福副经理许国江站在田垄边介绍,省水30%,省肥20%,水肥利用率能到80%以上。你看这苗情,根壮、籽粒饱满,预计亩产能增70公斤左右,增收160元。关键是环保,精准施肥给药,污染少了。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在沾化区供销社农资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忙着清点、配送。依托县级配送中心和遍布乡镇的10个服务站,沾化区社严把诚信经营、进货源头、商品质量、销售价格、售后服务“五关”,做到运营、标识、店面、价格、服务“五统一”,重新擦亮了“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的金字招牌。

  三夏期间滨州市供销社依托覆盖全市的6个县域配送中心、64个乡镇农资服务站、213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提前储备化肥2.2万吨、农药55吨、种子260吨,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积极拓展良种繁育推广,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合作,开辟试验田引进高产良种,建立种子质量追溯机制,构建种销一体产业链。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式,大力引进智能化、高性能的农机设备,累计调配小麦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500余台(套),覆盖收割、播种、飞防全环节。组建50三夏生产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实操教学,让农机手不仅会用善养。此外,供销社还建立应急调度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日报制度根据各区域的小麦成熟度和天气情况,合理调配农机资源,确保小麦及时收割、颗粒归仓。

  从高效减损收割,到智慧产销对接;从坚实的农资保供网络,到科技赋能绿色增产实践,滨州供销人正用实干和担当,在三夏大地上谱写着服务粮安、助力振兴的进行曲。

责任编辑:孙文杰

责任编辑:孙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