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举办第13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同步启动
速览淄博 | 2025-06-20 08:24:27原创
马斌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6月19日下午,淄博市救助管理站举行第13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以“织密救助网络,筑牢安全底线”为主题,旨在展示淄博市救助管理工作成果,增进社会各界对救助管理工作的了解与支持,并正式启动2025年“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部分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政协委员出席活动,淄博市民政局局长段迎春出席并讲话。淄博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以及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服务416人次
活动现场,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邓介峰介绍了去年以来淄博市救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过去一年,救助服务对象416人次,提供食宿237人次,提供乘车凭证175张,护送返乡58人次,寻亲8人次,医疗救治34人次。
通过搭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救助管理网络,与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帮助37名受助人员返乡。扎实开展两个“专项救助行动”,通过“铁脚板+小线索”的方式,救助了100余名街面流浪人员,保障其生命安全。
此外,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围绕救助流程、物资管理、资金使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制度化、闭环式、精细化管理,实现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多方协作织密救助网:政府+社会形成合力
淄博市民政局局长段迎春在讲话中表示,过去一年,淄博市民政局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稳步推进淄博民政事业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心站建设,在各区县、镇办、街道设立10个过渡性救助站点、83个临时救助站点、2680个救助引导点,优化资源配置,前置救助关口;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协助开展街面巡查,卫健部门为精神障碍、残疾等特殊人群提供医疗保障,教育、司法、妇联、残联等部门为流浪未成年人、受家暴妇女等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志愿组织开展多样化救助服务,借助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寻亲效率。
段迎春强调,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持续推进中心站建设,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的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反复外出流浪乞讨现象;推动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更加高效的救助机制;进一步赋能社会力量,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助力心理疏导、寻亲甄别等工作提质增效。
“夏季送清凉”行动启动:守护高温下的他们
随着气温升高,流浪乞讨人员面临更大生存挑战。根据省民政厅统一部署,淄博市2025年“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19日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专项行动将重点加强对桥梁涵洞、废弃房屋、车站广场等流浪人员集中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劝导、救助街头流浪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分会场,由站内工作人员和公益组织志愿者到华川小商品城开展2025年“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宣讲,为过往群众分发救助宣传材料。组织主动巡查,为符合救助条件的街面流浪人员发放“清凉包”并积极劝导入站接受救助。
(大众日报·鲁中晨报记者马斌 通讯员王虹)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