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河口采油厂让班站有“颜值”更有“温度”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06-22 09:00:00原创

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百里油区,大大小小分布着64个基层一线班站和44个班站驻点,一线员工常年与盐碱滩为伴,与抽油机为伍,时刻坚守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

根据深化实施基层建设提升三年规划,河口采油厂按照“贴近生产、靠前指挥、治理为先、持续提升、夯实根基”原则,着力解决员工群众最关注的基础设施老化、工作环境改善等问题,引导员工以站为家、爱站如家,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效率效能。

顶层设计用心抓

“班站不仅是生产运行的前沿阵地,更是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重要载体。”河口采油厂党委书记刘子军说,采油厂党委以“打造幸福班站、建设温馨家园”为目标,全面推进基层班站优化提升工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庄重承诺落地生根。

事实上,班站优化提升是一项覆盖面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科学规划。2024年以来,河口采油厂提出了建设“幸福河采”的目标,将班站建设作为解决基层一线所愿、员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建立“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基层落实”的三级推进机制。

在深入一线班站全面摸清实情的基础上,采油厂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了基层班站改造提升规划表,提出“硬件改造全覆盖、软件升级见实效、人文关怀暖人心”的总体目标,持续巩固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氛围。

他们创新思路打出“组合拳”,将部分班站提升纳入油田矿区优化提升项目库、油田班站驻点十大示范工程,同时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合理调整预算,逐步推进基层单位零星维修。

同时,他们统筹用好油田三基建设经费和基层建设专项经费,按照“办公聚合、功能融合、职责契合”的思路,突出资源优化导向和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变革,注重系统优化,分清轻重缓急,坚持一站一策,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观念理念敢创新

实现突破的,不仅有班站硬件环境上的提升,还有观念理念上的大胆创新。

河口城区往西12公里,坐落着一座年初启用的院落,这里是刚刚完成改造的义和滩海救援项目部。“我觉得这个办公场所干净整洁、集体办公氛围足,办公室、宿舍、食堂环境都非常的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采油厂对一线职工的关心。”河口采油管理八区注采803站党小组陈强林开心地说道。

针对以往分散式班站布局导致的资源使用效率低、后勤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河口采油厂守正创新,结合地域特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注采803、805站两个生产班站站点合并,同时整合注采804、806站部分职能,迁至义和滩海救援项目部院内。

就这样,1个大院里,3家直属单位的5个基层班站打破壁垒,创造性地开始“采油管理区班站+护卫中心班站+应急救援支队”的集中办公新模式。

在河口采油厂党委常委、工会主席杨湖川看来,基层班站优化提升,不是简单的装修翻新,而是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源变化、劳动组织变化、信息化提升等因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深刻变革,既改善了基层职工的工作环境,又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软件硬件两手抓

生活区域的改造,更是让员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河口采油管理一区注采104站,对员工宿舍进行了全面翻新,崭新的床铺、整洁的衣柜、洁净的场地,5S管理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空间,食堂环境和菜品等均实现大幅提高。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河口采油厂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让班站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在河口大北油区,刚刚改造过后的采油管理九区注采901站,图书驿站、健康角、文化墙错落有致,有数百本藏书、应急小药箱、智能体检设备、简易的健身器材、安全警示语、文化长廊等,曾经的“老破旧”已蝶变为“充电站”,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丰富业余生活。

采油管理七区陈南片区通过资产资源优化、办公生活环境改造提升、协调专业化单位优化整合,矿区环境越来越好。改造后,会议室、办公室、活动室、共享食堂、宿舍等焕然一新,以往分散的三室一中心、注采站、专业化班站也形成聚合效应,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随着班站改造提升工程的深入推进,看得见的变化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摸得着的温暖在员工心中流淌。

班站改造提升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口采油厂将继续践行“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理念,持续完善长效机制,让每个班站都成为充满活力的“细胞”,让每位员工都成为幸福河采的“代言人”,持续巩固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为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赵守辉 彭春洋)

责任编辑:王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