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齐河县人民检察院:强化青年干警培养 丰富人才成长路径

地方法治 | 2025-06-23 20:52:03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为突出抓好青年干警培养,今年以来,齐河县人民检察院着力构建“阶梯式”青年干警培养机制,全力打造“齐检人才高地”,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齐河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构建阶梯培育机制

丰富人才成长路径

建立“初任干警筑基、业务骨干提升、领军人才冲顶”三级选拔体系。初任干警实施“导师制”,由4名全省人才库干警带教开展跟案实训,定期开展模拟庭审、法律文书撰写等基础技能培训;业务骨干推行项目制管理,建立“简案速办”团队、“知产守卫”团队、“七彩盾”未成年人保护团队、“益齐河杉”黄河公益保护团队、“民心访”团队、“模型研发先锋”团队等一体化监督办案团队,对监督案件实行集中管理指导,积极参与2个以上重大案件办理或专项课题研究;领军人才实施“冲顶计划”,推荐进入省、市人民检察院人才库的干警赴上级检察院、高校学习进修,重点培养理论研究和复杂案件办理能力。

研究制定《齐河县人民检察院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形成人才需求清单,加强入库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更好发挥专业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检察队伍能力整体提升。实施“圆规计划”,以全国人才库成员、全省业务专家胡晓娟和其他3名全省人才库成员为支撑,建立《三年授课规划表》,辐射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划出齐河检察人才圈,着力向培育出“第二个参加全国业务竞赛干警”的目标迈进。依托“知行”青年干警培养平台开展“双周研学”,提交学习报告,同步实施“青蓝接力”计划,为35岁以下青年干警制定包含理论提升、实务操作、课题研究三阶段的成长方案,鼓励申报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课题,努力将工作经验成果转化为课题成果。开展“典型案例讲评计划”,由青年干警以轮值的方式组织、主持会议,辐射组织其他活动,推动提升办文办会的综合能力。

该院根据干警专业背景、能力测评、职业倾向开展分析,制定差异化培养路径,建立“一人一档案”动态化“青苗库”人才档案系统,绘制包含政治素养、业务短板、发展需求的“成长雷达图”,制定包含综合素养、业务能力、职业规划的三年培育方案。对刑事检察人才重点加强证据审查、庭审对抗能力训练,民事行政检察人才强化类案检索、法律监督文书写作培训,司法行政人才侧重项目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培养。

借力“驱动式”赋能

构建多维成长生态

构建“理论教育+红色教育+实践教育”融合矩阵,健全“五学联动”机制,用好第一议题、“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载体,常态化组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不定期举办党性教育培训班,组织前往“三个精神”教育基地、党员教育体验基地实境践学,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强国复兴有我”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检察人员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坚持实战导向,深化实战练兵体系。跟进省人民检察院“齐鲁公诉登峰工程”“双联双评”活动等,根据选手特点逐人制订培养计划,通过指导性案例进检委会会议、进检察官联席会议、进业务培训课堂“三进”制度,结合精品案件、培育典型案例平时打造,不断提升干警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公开听证+评议实训”“庭审+评议实训”活动,双轮驱动干警素能提升与司法规范化建设双轨并行。通过“写作专班”实行“笔杆子工程”,实现青年干警全覆盖,借助专家授课和集中研讨活动,培养一批会办案、能写作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后备青年干警,大力开展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全市重大职务犯罪检察团队建设贡献力量。

加强有生命力的检察文化建设,结合齐河县域特点、工作特色创新“浸润式”培养载体,打造“四个文化生态圈”:政治文化圈建设检察文化长廊,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专区、“齐检荣誉墙”;专业文化圈创办开设“案例讲评会”“法律文书展评会”等活动;廉洁文化圈建立“3+1”监督体系(制度保廉、家属助廉、社会督廉+智能预警),开展职务犯罪“情景模拟”警示教育;人文文化圈组建书画、摄影、篮球等兴趣社团,丰富检察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汇聚检察队伍精神力量。

实行“动态化”管理

完善科学评估机制

构建“大数据+人工研判”动态管理系统,各部门结合岗位职责和干警特点,设立“数字成长档案”,实时记录干警参训数据、办案质效、创新成果等指标,生成个人发展指数曲线图。安排培育对象积极参与上级检察院培训、跨区域办案协作、重大课题研究。部门负责人听取培育对象汇报,政治部组织集中评估,根据成长情况动态调整培育措施,确保“精准培育、跟踪问效”。

完善驱动机制,在省级竞赛获奖或备赛表现突出的干警,作为干部选任、评先树优的关键衡量指标;对组织过程中精心策划、积极协调、成绩优异的部门,予以适当倾斜,营造“个人奋勇争先、部门协同共进”的良性循环。融通培养机制,全国、全省竞赛标兵、能手纳入重点培育范围,依据特长与发展需求定制“进阶成长计划”,安排跨区域交流学习,以办案、攻坚团队为依托,发挥领军人才“传帮带”作用。建立评价机制,以科室为单位,将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入选、调研成果转化等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等的重要参考,开通“能者上”的绿色用人通道。

推行“业务 + 综合”AB岗培养制度,每年选派5名业务骨干到其他条线部门轮岗,安排综合部门人员参与案件办理、专项调研,培育“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助力检察一体化履职。完善人才库管理机制,依据《齐河县人民检察院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分业务、理论研究、综合写作、新闻宣传和信息化建设5个类别建库,入库人才优先推荐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建立“递进式”晋升机制,在检察官遴选、职级晋升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参与重大任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干警,形成 “能者上、优者奖” 的鲜明导向。

深化“协同式”培养

激活资源整合效能

研究制定人才需求清单,通过公务员招录、人才回引,统筹解决民商、行政等法学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创新“检政协作”模式,完善黄河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协同履职机制,将人才培养嵌入跨部门协作实践。借助全市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平台,与山东政法学院共建,开展邀请授课、入校讲课、“见习计划”等活动,联合开展数字检察等5项重点课题攻关,持续深化检校互动与交流合作。

出台推进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在选人用人、评先评优中突出业绩导向,选拔敢担当、有作为的同志担任重要职务。深入挖掘在业务竞赛、案件办理、理论研究方面表现卓越的干警,定期组织“青春榜样面对面”座谈会等活动,使青年干警直观感受榜样力量。将检察辅助人员、临聘人员等纳入先进典型选树范围,开设“先进典型”专栏,积极选树忠诚担当、清正廉洁、实绩突出的检察榜样,充分发挥榜样激励鞭策的力量。

同时,对出现能力短板的干警启动“补强计划”——理论薄弱者加修线上专题课程,实践不足者安排到重点岗位锻炼,心理素质欠佳者进行沙盘模拟训练。建立“成长进度看板”,对青年干警实行综合测评,2025—2027年逐步将优秀率从30%提升至50%。建立“培育效果回溯”机制,对完成3年培养计划的干警开展追踪评估,通过比对入库存量数据、分析岗位胜任力变化,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形成“识别—培养—评估—优化”的完整人才发展生态链。

(德州市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李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