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上算好“三笔账” ,兰山法院巧打“麦田保卫战”保下490吨夏粮追回98万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2025-06-23 16:58:13
2025年5月,兰山区法院在处理一起涉及200万元土地承包费的涉农纠纷执行保全时,面对被告账户资金短缺、3000亩灌浆小麦即将收割的关键节点,创新采取“动态监管”模式。法官们算清民生账、经济账、发展账,放弃传统“死封”,选择与农时赛跑,不仅让490余吨小麦颗粒归仓变现98万余元,有效保障了申请人的债权,更避免了夏粮烂在地里的巨大损失,写就了一篇田间地头的司法为民暖心故事。
当某农资公司因200万元土地承包费纠纷向兰山法院申请对张某财产进行保全时,执行法官发现张某的银行账户余额仅剩3万余元。然而,现场勘查带来的却是一个更复杂的局面:张某承包的3000亩土地上,正值灌浆期的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距离收割季仅剩约半个月时间。
“如果简单查封土地却不同步考虑后续处置,麦子很可能就烂在地里,结果是债务人和债权人‘双输’。”承办法官敏锐地意识到其中的危机与契机。在他眼中,这片麦田不仅是执行标的,更是承载着口粮、农民心血和债务清偿希望的“活资产”。如何在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不误农时、保住夏粮?一场为麦子“争分夺秒”的“麦田保卫战”正式打响。
打破常规:“动态监管”让司法温度融入麦浪
兰山法院果断创新保全方式,决定采取“动态监管”而非传统的禁止性冻结。法官们的思路清晰:保障正常收割流程,但全程司法监督确保收益用于债务清偿。
5月19日,保全法官深入田间,细致丈量地块,预估小麦产量,精准划定查封范围,并在显著位置张贴了附条件的查封公告。公告的核心条款令人耳目一新——“禁止擅自处置,但保障正常收割”。这一关键表述,将冰冷的法律禁令转化为尊重农时、保护民生的司法承诺。
协同运作:“麦穗保全五步法”力促多方共赢
为实现“保全、收割、变现、偿债”的无缝衔接,法院摸索总结出“麦穗保全五步法”:勘产确权、清晰公告、全程监管、科学变现、款项提存。
法院赋予张某自行联系收割机和粮食收购方的责任,但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在法院与申请人代表的共同监督下进行。从收割、运输、过磅到最终销售,各环节公开透明。更关键的是,法院主动介入协调,确保收割成本(如油费、机工费)由最终收购方先行垫付,避免增加当事人额外负担;同时,多方比对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力求麦子卖出好价钱。
金色丰收:法律守护让“麦穗变钞票”
6月,金黄的麦田成为执行新“战场”。在法警全程监督下,十台收割机开足马力,轰鸣声响彻麦海,饱满的麦粒汇成金色溪流。历经8天高效作业,490余吨小麦顺利售出,98万余元粮款安全、及时地汇入了法院指定的监管账户。这场跨越田埂与法庭的行动,用看得见的方式兑现了司法公信力。
“没想到打官司期间还能正常收麦卖钱,麦子一点没糟蹋,法院考虑得太周到了!”被执行人张某在现场由衷感慨。尤其让他感到暖心的是,法院连收割的具体费用都协调得清清楚楚,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司法深意:心中装着“三笔账”
回顾这场“麦田保卫战”,兰山法院法官坦言,从决定“活封”那一刻起,心中就不仅盘算着确保保全金额到位的“经济账”,更牢牢装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口粮账”、维系土地生机与后续耕作的“发展账”,以及司法服务护航“三农”、促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账”。
如今,兰山法院正以成功实践为蓝本,积极探索构建“农时预警、快速响应、变现代管”三位一体的涉农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这份带着麦穗余香的经验,彰显着司法的智慧与温度:法律既能织密权利保护的法网,亦能留足民生发展的生路,如同麦穗一般柔韧而有力量,让田间地头的笑容更加丰盈灿烂。
(韩锋 陈炫羽)
责任编辑:季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