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东营 爱在身边|十九载慈善助残路,百华薪火传大爱
曹萌萌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06-23 17:41:05原创
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大地上,有这样一家企业,十九年如一日,用爱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用行动诠释着“慈善”二字的深刻内涵,它就是东营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百华公司150名职工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73人,占到职工总数的50%。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国家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百华公司总经理张汉银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助残工作先进个人,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助残表彰荣誉20多项。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百华公司与残疾职工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动人篇章,更是十九年如一日助残善举的最好见证。
授人以渔,点亮“就业梦”的灯塔
来自东营区辛店街道周家村的周亮,因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导致肢体残疾,多次求职碰壁,家庭非常困难。百华公司通过街道办主动与周亮取得联系,为他提供就业岗位。经过悉心培训,周亮不仅成功上岗,更是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带领家庭彻底摆脱了贫困。这不仅仅是周亮的人生转场,更是百华公司为众多残疾职工点亮希望之灯的缩影。
十九年来,百华公司累计投入慈善资金200余万元,在全省首创残疾人“就业能力评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就业创业指导”全链闭环式就业培训模式,建成助残集中就业产业园1处、镇街就业创业服务中心8处,为残疾人提供上门送活、上门培训、上门收货“三上门”服务,带动居家就业300余人。结合残疾人身体状况和就业需求,开发设置车工、焊工、缝纫工、操作工等多个适残岗位,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每位残疾职工月收入可达3000—10000元,实现了让残疾人就近就业、自食其力的美好愿望。
在百华公司,残疾朋友不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者。2025年,百华公司依托“红领书记”领办“红色车间”,企村结对投资2000余万元新上智能化油管防腐车间的延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100余个。
细致入微,编织“生活网”的温暖
百华公司的慈善助残工作,渗透在日常点滴。为了让残疾职工身体得到更好的康复和照顾,公司建成2000㎡残疾人标准化康复室,配备OT综合训练工作台、辅助步行训练器等高端实用的康复设备,帮助残疾职工康复身体,重拾生活信心。在居住方面,公司建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宿舍楼,让残疾职工免费入住,感受到家的温暖。公司创新“APP预订餐”食堂就餐模式,残疾职工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预订自己喜欢的饭菜,食堂根据订单准备食材,确保饭菜的新鲜和卫生。在出行方面,公司致力实现全域环境无障碍,在园区内安装了100余个无障碍设施,从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到无障碍停车位,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公司对残疾人的关爱,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温暖从口号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日常。
暖心守护,助力“人生出彩”的舞台
慈善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为丰富残疾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公司成立了东营市第一个企业残疾人艺术团,挖掘和培养残疾人文艺骨干,利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大节日举办演出活动20余场次,他们用歌声讲述残疾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感恩。百华公司注重残健融合,每年举办一次残疾人职工运动会,锻炼残疾人身体,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成立了全市首家企业残疾人协会,以“代表、服务、维权”为宗旨,通过残协牵线搭桥,张培涛、张甜甜等4对残疾职工收获爱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过上了甜蜜和美的幸福生活。百华公司守护的,不仅是残疾朋友的就业之路,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十九年栉风沐雨,只为心中大爱;十九年授人以渔,专注就业助残。百华公司用十九年光阴证明,慈善并非一时善举,而是以专业为薪、尊重为火,点亮每一个平凡生命的恒久之光。他们为残疾人铺就的,不仅是一条就业之路,更是一条通往尊严、温暖与无限可能的希望通途。当每一双手都能创造价值,每一颗心都能自由绽放,这便是慈善最动人的回响。公司总经理张汉银说,我是农村长大的穷孩子,在党和全社会的关怀下才有了我和企业的今天,我要把这份爱心回馈社会,传递下去,把百华公司建成广大残疾人的幸福家园,带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残疾人,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整理)
责任编辑: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