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今日报纸头条|不是大豆主产区,豆香却能“飘”全国

三农头条 | 2025-06-24 16:37:49原创

衣春悦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今年6月,枣庄市山亭区豆制品特色产业集群被评为“2025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城头镇作为产业主力军“驻地”,有了“中国豆制品第一镇”的响亮名头。400余家企业(业户)年产40余万吨豆制品,其干法豆制品和豆制品机械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65%和70%。

然而,驱车驶过城头镇48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难觅成片大豆田。这个并非大豆主产区的小镇,何以让豆香飘遍全国?

星火初燃漫野豆香

风雨砥砺筋骨重塑

6月17日,城头镇副镇长师邹梁向记者讲述了该镇豆制品产业40年的风雨历程。

时间拨回1983年,西城头村8户村民咬牙贷款5500元,远赴河南商丘,拉回城头镇第一台“人造肉”加工设备。当机器在吱呀声中吐出第一缕豆香时,没人能想到,这点星火即将改变整个小镇。

山东春福盈豆制品有限公司引入的自动包装机。 

拆解、琢磨、敲打……村民的智慧在金属的碰撞中迸发。从笨拙模仿零件,到逐渐掌握核心,城头人最终敲开了自主制造机械的大门。豆花、素鸡翅、素牛排等干法豆制品随之遍地开花。

此后10年间,家家户户沿街晾晒“人造肉”。豆香氤氲,到20世纪90年代末,小作坊增至400余家,产品扩展到20多种,机械制造能力从零件模仿跃升到整机生产。

然而,命运陡然转折。1999年与2006年,两次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一时间非议载途,繁荣骤停,产业坠入寒冬。

痛定思痛,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席卷城头。配套研发与检测中心的豆制品生产基地拔地而起,百余家企业统一入驻,接受严苛的规范化管理。豆制品协会、机械协会相继成立,为产业标准化奠定基础。

当头棒喝的曝光,意外提供了产业脱胎换骨的契机。40年间,“个转企”“企升规”持续不断,曾经的一个个小作坊跃升“正规军”,产业筋骨也得到重塑:从初加工迈向深加工,由粗放式转向标准化,最终从散乱无序走向规范化、集群化。

一度沉寂的大豆产业,在阵痛后重焕生机。

舌尖百味新品迭出

千里寻豆匠心守源

如今,城头镇豆制品产业已形成气势:年产豆油2万吨、豆面16万吨、干法豆制品40余万吨、休闲麻辣产品15万吨。这力量的根基,深植于持续创新的产品矩阵和对原料来源的严格把控。

山东春福盈豆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福盈)的包装车间内,陈列着上百款产品。这家从单一品类起步的企业,通过深加工将豆子“吃干榨尽”,现已构建起覆盖豆制品、粉皮等四大方向的产品矩阵,衍生出130多种风味各异的产品。“我们设有专门研发部门,每半年定期推出11款新品。”春福盈销售副总经理张树青说。像春福盈一样,城头镇豆制品加工企业展现出持续的创新活力,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拓展着市场边界。

丰富的产品背后,是强大的产能支撑。在城头镇大力推动加工企业技改升级的浪潮中,春福盈引入40台(套)给袋式自动包装机。技改后的车间,流水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每台(套)机械的产能相当于12个人工。”张树青补充道,“年产能提升了1000吨。现在公司年产值达到1亿元,是技改前的10倍。”

好味道,还得源于好豆子。在枣庄金山豆制品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的车间里,弥漫着浓郁豆香,而这醇香源自千里之外。金山与内蒙古大河湾、新疆图尔河农场紧密合作,在塞北与西域的沃土上铺展了10万亩非转基因大豆基地。这些高质量大豆每年化作1600吨纯净豆油和1.5万吨优质豆面,有力支撑着城头镇下游的豆制品加工企业。

目前,城头镇跨省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20万亩,年购进非转基因大豆10万余吨,为产业巨轮提供着不竭动力。

机械迭代效能跃迁

智能驱动产业升级

在枣庄旭尧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尧)的现代化车间,机械臂行云流水,完成脱脂、研磨、挤压、分切等工序,整条流水线高效运转,几乎不见人影穿梭。“以前各环节的单机各自作业,处处需要人手。现在我们把各环节的机器串联起来,打造出成套的自动化设备。”旭尧总经理曹海洋介绍。

如今,城头镇已聚集约30家豆制品机械制造企业,年产豆制品加工机械及配件达3万台(套)。像旭尧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当地标配,并强力牵引着全镇豆制品产业提档升级。曹海洋指着车间的监控画面说:“生产线转型后,产能提升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40%。”

当生产链条被数字与自动化重新定义,制造网络亦随之精密延展。山东誉亚大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亚)董事长任振国介绍,誉亚手握6项专利,研发出三大核心系列产品,并衍生出超30种细分机型,织就一张覆盖干法豆制品全流程的精密网络,不仅让当地豆制品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从基础加工到精深制造的全套方案,还吸引了许多外来客商。

6月17日下午,山东黄金豆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带着一包“素小酥肉”样品,专程从费县赶到誉亚,寻求定制设备。该负责人坦言,选择誉亚不仅因其能提供柔性定制服务,更因其设备运行稳定性优于其他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可在长期连续生产中保障豆制品品质始终如一。

机械之力,正推动豆制品产业迈向高端价值链。誉亚生产的大豆拉丝蛋白素肉设备系列,能产出蛋白质含量高达62%-72%的优质产品。

聚链成势园区赋能

降本增效客商云集

去年,曹海洋将公司搬到城头镇豆制品产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原本封闭的旧车间,升级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透明工厂”。

与旭尧比邻的,还有50余家涵盖豆油、豆面、干法豆制品、机械生产的企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城头镇党委副书记朱坤说,城头镇投资1.2亿元将原有产业园拆除重建,提档优化成如今的孵化基地,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小业户告别分散生产模式,在孵化基地深度聚集,这不仅能促进产业链的深度融通与协作,实现降本增效,还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八方客商。“以前客户来了不知道去哪儿买产品,现在孵化基地相当于城头镇的‘网红景点’,是客户必须打卡的一站。”曹海洋说,自搬进孵化基地,公司的销售额较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孵化基地的建成,也撬动了生产能力与食品安全的双提升。“以前地方小,机器没处摆,限制了产出规模。还有部分企业用室外晾晒代替机械烘干,影响商品质量。”朱坤说,基地新建成4栋3.5万平方米的厂房,让户均面积从120平方米提升至700平方米,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朱坤介绍,孵化基地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豆制品10万吨,产值7亿元。下一步,城头镇将建成豆制品产业孵化基地综合服务中心,引入共享实验室及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以高标准的食品质量擦亮城头镇豆制品品牌。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宋伟 孙蕊)

责任编辑:刘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