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思想・百名委员说丨委员说文化自信(下)
来源:山东政协
2025-06-24 21:45:20
为深入开展 “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委员学习实践活动,聚焦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扎实推进 “四个凝聚” 工作,省政协分10个专题组织开展 “学习新思想・百名委员说” 委员读书活动,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委员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 “三个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凝聚智慧和力量。
第一专题
委员说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广大政协委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去,让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之前我们分享了五位委员的收获
今天,再来看五位委员的感悟
尹继君
省政协委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齐鲁大地钟灵毓秀、朝气蓬勃,有承载古今的黄河、通达南北的大运河、绵亘山海的齐长城。前期,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下一步,建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体验廊道打造成为文化展示体验的新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开创“文化+科技”,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丰富文化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驱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全面性、高效性。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把网络视听纳入高质量发展的大局,着力抓好内容、技术、安全“三个重点”,突出抓好主题宣传、精品创作、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大视听全产业链生态。
二是以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为引领,打造文化旅游示范标杆,建设一批国际化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城市和特色文旅小城镇,布局一批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构建全域文化产品体系。增强文化“赋能”,大力培育旅游演艺、非遗旅游、会展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文旅融合发展业态,打造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刘卫
省政协委员
济南海关党委书记、关长
山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文化大省,山东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搭建交流互鉴高端平台,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书写了“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山东答卷。
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破题开路,为文化传承发展打头阵做示范,需要:一是做好保护文章,加大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守护文化根脉。二是做好传承文章,加强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和价值提炼,注重特色品牌培育,抓好活化利用,打造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的抓手。三是做好传播文章,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声、画、影等现代视听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打造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深化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讲好山东文化故事。四是做好发展文章,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场景;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朱丽
省政协委员
泰安市政协副主席
民革泰安市委会主委
山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肩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曾经长期从事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委员,我深刻体会到,推动山东履行好新时代文化使命,需要把握好“传承、融合、创新”三个关键维度。
一是固本培元,赓续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我们要系统梳理齐鲁文化发展脉络,加强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联合攻关,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阐发、教育普及。持续推进“山东文脉”“海岱考古”工程,加强考古挖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摸清文化家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融合发展,释放文化潜能。齐鲁大地坐拥儒家文化、泰山、黄河等璀璨瑰宝,但由于资源分散,文化潜能尚未被激发,整体效能有待提升。面对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打破文化“孤岛”,贯通古今文脉与现代生活,嫁接传统与科技,融汇多元文化与城乡发展,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切实做到以文铸魂、以文赋能、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做好文化赋能百业的齐鲁新篇。
三是守正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山东立足深厚文化资源,扛牢文化“两创”的职责使命,必须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的数字化赋能,运用科技手段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培育“两创”文化新业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投资和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项目,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文化产业链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
孙丰雷
省政协委员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院)综合内科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委
齐鲁医学自古学术繁荣,名医辈出,像扁鹊、仓公、王叔和、钱乙等,大家都耳熟能详。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省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儒家“仁爱”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儒家强调“仁爱”,中医讲“医乃仁术”,山东中医深受这一思想影响,注重医德修养,提倡“大医精诚”,将治病救人视为道德责任。如清代山东名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强调“医者仁术”,体现了儒家伦理与医学的结合。
第二,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阴阳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阴阳动态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去平衡就会患病,应用针药导引等方法让身体阴阳恢复平衡,就可以治疗疾病。中医临床注重辨证施治,强调用药的平和与适度,中病即止,避免治疗过度。
第三,道教思想影响了中医养生文化。我省的泰山、崂山、大基山等地都是道教圣地,道家养生思想对我省中医影响深远。如形神共养、顺应自然等理念,为中医养生实践所尊崇。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临床中医大夫,应当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传承齐鲁医派学术精华,不断提高自身中医学术修养,提高临床诊疗能力,为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修振涛
省政协委员
山东省小球运动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主席
山东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山东作为文化大省,肩负着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积极作为的重大使命。而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
山东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武术、太极拳等承载着齐鲁大地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新时代下,我们既要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传统体育赛事、推动民俗体育活动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让古老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增强民众对本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彰显山东体育文化自信;也要积极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吸引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汇聚山东,借助赛事平台展示山东体育文化、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同时,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友好城市的体育交流合作,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让山东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