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滨州聚焦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打造“一网统飞”模式

滨州政务 | 2025-06-24 23:48:52

来源:品质滨州客户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当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最后一公里”亟需打通。提高政务领域无人机使用效率和解决重复投资建设问题就是其中一个。

去年以来,滨州新能源集团在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班的领导下,以无人机机场建设为基点,统筹建设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修天路”;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深耕低空经济数字服务,“筑天网”;布局低空经济制造产业,“造天车”。

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滨州新能源集团先行先试,统筹资源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了“一网统飞”的滨州模式。该模式成为全省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引来国内30余家单位考察洽谈合作。

“天路”:网格化部署无人机机场建设,为打造低空经济场景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无人机机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承载平台,是实现无人机“飞得起、落得下、管得住”的核心硬件。通过无人机机场建设,可以实现全市低空应用场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招引更多无人机企业落户滨州。

目前,很多部门都保有一定数量的无人机设备,同时还配备专业人员,但是使用无人机的场景比较单一,使用频率较低。要推进应用场景布局,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必须握指成拳,形成优势资源,产生集聚效应。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24年9月13日,统筹建设无人机机场专题会议召开。会议要求,由滨州新能源集团作为投资主体,负责全市无人机机场建设、运营和管理,市直部门、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有偿使用。

会后,滨州新能源集团闻令而行:一手抓硬件,主动与各县区对接沟通,科学分析精准选点,完成全市无人机机场规划编制。按照滚动建设原则,首期建成多旋翼机场20处,涉及主城区、高新区和博兴县。一手抓软件,开发建设全市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无人机机场的实时在线调用和管控,自研30余种AI算法,具备拓展各种应用场景能力。

2025年1月10日,滨州市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项目首飞成功,获批并到账专项债资金2400万元。

平台运行以来实现广泛高频应用,已累计安全飞行16929公里,高效服务重大节假日、高考期间的安全维稳和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并打破传统模式,创新开展建筑工地、化工园区日常监督巡检,以及城区地图3D建模、国土资源测绘等工作。

“购买平台服务就像‘拼多多’,使用的单位越多,成本就越低、服务费越低,有效解决了无人机购买和使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滨州新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洋表示。

目前,二期机场建设已启动,将通过增加轻量化运载板块,改造升级本地服务器等手段,实现全市各县区全覆盖和应用场景新拓展。“项目完成后,全市任何地点发生事件,5分钟内事件画面反馈到平台终端。”滨州新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巩萍介绍。

“天网”:“一网统飞”滨州模式实现一个平台服务万千场景

“滨州交警提醒您,前方发生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请过往车辆减速慢行。请事故车辆做好安全防护,使用群众自拍保险直赔模式处理,快速拍照立即撤离现场,谢谢配合!”这段来自无人机的喊话,正成为滨州交通事故处理工具箱里的常规手段。

滨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处处长王辉说:“交警部门通过平台派出无人机,5分钟抵达现场回传影像,将原本1.5小时的处理流程压缩至15分钟。”

就在交通事故处理的同时,低空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这个“大脑”还在处理着另一项任务。在滨州城建汀岸春晓住宅项目,住建部门通过无人机正在对建筑外立面、脚手架、塔吊等传统人工难以触及的危险区域进行毫米级精度的立体扫描与动态监测。

这种“空中鹰眼”巡查模式,将巡查时长由原来的2小时缩减至40分钟,将建筑安全隐患排查从“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警”。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主管部门减少了入企检查次数,“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悄然而至。

依托一机多用、一平台多端口的“一网统飞”平台,城市“治理”变“智理”。从天上的烟花识别,到地面上的一处道路裂缝,再到水边戏水的孩童,无人机通过算法识别,形成“事件”回传到平台后反馈到相关部门迅速处理。

据了解,像这样的“一网统飞”在各地有不同的实践模式。目前,全国和省内已经开展的项目中,大多以财政资金建设预设式功能模块为主。而滨州走出的是一条“国企介入、市场化运营、试点先行、滚动实施”的特色低空经济场景拓展应用之路。

“在市场化运行中,我们与使用部门围绕真实场景需求联合攻关,通过算法不断对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功能从无到有到优到准。”滨州新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尹祥鲁介绍。

下一步,平台将突破单一的运输属性,与城市治理、应急救援、地理测绘等多元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综合服务的立体价值网,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应急保障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天车”: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商业模式闭环

2024年11月,山东省印发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指出:到2027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基本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全国创新发展重要策源地。

作为参与低空经济的市场主体之一,滨州新能源集团坚持以产业链图谱锚定目标,通过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带动低空飞行器制造、物流配送、低空旅游、信息技术等众多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商业闭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滨州新能源集团全力推进产业招引,与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山东航空学院,以及高新区无人机基地开展合作共建,联合举办赛事、论坛、技术揭榜挂帅、人才培养等活动,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落户滨州。

目前,该集团依托我市空域资源,将场景打造与项目落地、运营服务等综合考虑,积极开展产业链联合招商,正与四川纵横无人机、珠海紫燕无人机、广东靓马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对接交流。

根据滨州新能源集团规划,外卖空地联动试点、建筑材料无人机吊装试点和生命线空中走廊试点;全省第一条县区低空飞行航线实现低空通航,拓展低空载人观光、低空婚礼业务;依托合作企业优势,生产销售“滨州造”低空飞行器等新兴业态将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刘雪纯

责任编辑:刘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