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丰收,乡村振兴谱新篇:肥城“菌果蔬”轮作模式解锁农业新活力
曹儒峰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025-06-27 09:42:22原创
近年来,肥城市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逐步探索“菌果蔬”轮作种植,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眼下,肥城市王庄镇张庄村的大棚内,网纹甜瓜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时刻。只见一个个甜瓜圆润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村民们穿梭在田垄之间,熟练地进行采摘、分拣、装箱,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年收入增加了近两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李爱民一边熟练地挑选甜瓜,一边高兴地说。
对于像李爱民这样的村民而言,家门口的“菌果蔬”轮种基地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增收的重要来源,更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明确的奔头。以往农闲时节,村民们只能赋闲在家,而如今,他们一年四季都能在基地里务工,真正实现了挣钱和顾家两不误。
这种备受称赞的“菌果蔬”轮作模式,是王庄镇近年来重点推广的创新农业技术。当地积极探索“多茬轮作、错季上市”的高效种植模式,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张庄村“两委”多次外出学习考察,结合村里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不断尝试和实践,逐步发展出
“羊肚菌+网纹甜瓜+西红柿”的轮作模式。
大棚里,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强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一个大棚一年可以种三茬,4月到6月种甜瓜,7月到11月种西红柿,11月到次年3月种羊肚菌。如今,村里共种了28个大棚的甜瓜,每个棚甜瓜能产9000斤,每斤能卖到2块8毛,仅仅这一季就能收入50多万元。
更让杨强感到自豪的是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羊肚菌调酸后的土壤,恰好能满足香瓜根系对弱酸环境的需求;而甜瓜藤蔓粉碎还田后,又能为西红柿生长补充所需的钾元素。通过这种轮作方式,大棚的pH值稳定在6.5-7.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8%,远远超过了普通菜田的水平。这样一来,土地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置,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三种作物拼在一起,而是经过科学测算的生态组合。”在张庄村村头的包装车间,记者遇到了正在指导工作的王庄镇农技站负责人张慧。
据她介绍,王庄镇多次组织带领各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参观学习,并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对有发展意向的村,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指导。同时,借助与泰安农科院的院地合作平台,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现场答疑等,以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升级。
傍晚时分,大棚里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跟着专家学技术,收入翻了番。”村民王大姐一边麻利地采摘甜瓜,一边笑着说。
从“一季一收”到“三季丰收”,“菌果蔬”轮作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让村民们看到了农业创新的希望。随着“菌果蔬”轮作模式的成熟推广,肥城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当满载甜瓜的货车缓缓驶出村庄,驶向全国各地市场。这小小的甜瓜,不仅承载着村民致富的希望,更见证着肥城农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为乡村振兴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新乐章。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责任编辑:曹儒峰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