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讲述时代故事用文艺传承红色基因
刘国郁 来源:大众日报
2025-06-26 09:43:06
□ 本报记者 齐静
今年4月,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首次“出京”,来到《流浪地球》等多部优秀电影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
自2018年上演至今,民族歌剧《沂蒙山》巡演全国,吸引现场观众达38万余人次,网络点击量过亿次,斩获国家舞台奖项“全满贯”。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以“出精品、稳市场、惠民生”为抓手,不断加快影视新质生产力建设,同时,深耕红色文化沃土,加快推进文艺创作和红色文化融合,用红色主题文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山东影视精品力作迭出
去年春节前,在央视黄金时段开播的电视剧《南来北往》,伴随春运热度一路走高。聚焦铁路警察这一特殊职业,该剧勾勒出车上车下的百姓生活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暖人情。业内人士给出“饱含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美感”“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叙事讲述中国故事”等评价。《南来北往》也是众多优秀鲁剧之一。
从《南来北往》《幸福草》在央视的热播,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我本是高山》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从山东“出发”的影视作品,总能带给人惊喜。去年,我省筛选推荐6部影视作品冲击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有4部作品获奖,创造了我省“五个一工程”奖影视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三年,我省备案影片和完成片数量居全国前列,“五个一工程”、华表、金鸡等奖项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全省有资质的影视制作机构近3000家,形成以青岛东方影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为代表的山东影视摄制基地集群;全省电影票房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五,今年春节档居全国第三,成为重要票仓……在影视产业更注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山东已成为全国瞩目的发展高地。
政策驱动助力产业加快发展
“摄影棚还是那些摄影棚,但很多基建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管理也不一样,服务特别人性化,对我们剧组的照顾更到位。”4月15日,电影《流浪地球3》在东方影都开机,影片主演吴京如是说。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首次“出京”,绝非巧合。光影聚焦的背后,是山东多年来精心布局、持续发力的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对重点项目库实时跟踪动态调整,遴选公布第三批重点项目120个;出台《山东省文化数字化政策清单》等系列文件,从政策上给予影视项目“真金白银”的支持;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电影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政策+资金+人才”的协同效应,为壮大山东影视产业提供强劲助力,更是华表奖得以落地山东的最大原因。
山东还让影视产业突破“仅观看”的传统模式,通过开展“跟着微短剧游齐鲁”“跟着纪录片去旅行”等活动,把影视“流量”转化成文旅“留量”。《国色芳华》《唐探1900》在乐陵影视城拍摄,春节前后带动当地游客量增长42%;《南来北往》热播后,取景地潍坊坊茨小镇火爆出圈……
深耕红色沃土创作文艺精品
去年11月,由临沂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大突围》在全国上映,引发关注。电影以大青山突围战为原型,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的师生们,在沂蒙山区生死突围的悲壮故事。拍摄期间,2.6万余名大学生“群演”的燃情出演,让革命影像唤醒记忆、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红色资源富集,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源泉。红色文艺作品通过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让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从电影《大突围》《根据地》到民族歌剧《沂蒙山》、舞剧《乳娘》、京剧《燕翼堂》,再到长篇报告文学《靠山》、长篇小说《盘踞》……山东立足红色资源富足优势,深入挖掘和活化利用红色革命史料,加快推进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作,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的文艺精品在齐鲁大地涌现。
去年,民族歌剧《沂蒙山》演出权授权高校仪式举行。“我们希望满足高校的演出使用需求,促进《沂蒙山》在更大范围传播与推广。”山东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贝说,山东歌舞剧院将指导签约高校学生表演《沂蒙山》,让《沂蒙山》成为高校的保留剧目、常演常新。
用更多文艺精品让红色精神代代传
5月22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让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升为法律。条例提出,有关部门及媒体等加大对沂蒙精神传承弘扬各类活动、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宣讲,推动沂蒙精神深入人心。
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已在全省范围部署开展。其中,临沂市策划开展“长歌颂沂蒙”“翰墨书沂蒙”“丹青绘沂蒙”“影像映沂蒙”“舞台展沂蒙”等9大板块28项具体活动。目前,构建起红色主题创作省市一体、上下联动、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以文艺形式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省还将发布《山东省“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传播规划》,统筹谋划推进2025-2029年全省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传播工作,力争通过5年努力,推动形成各门类作品佳作频出、各类型活动深受欢迎、各层次人才广泛集聚的良好局面。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重点推进电视剧《我们的河山》、舞剧《大染房》、长篇报告文学《派兵去山东(三部曲)》等一批抗战题材文艺创作。
责任编辑:刘国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