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用诗词打开一扇世人了解岭南的窗户——《诗词里的岭南》出版

孟秀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5-06-26 11:55:37原创

当诗词遇上岭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奇遇就此展开。

奇异的草木、珍稀的鸟兽、瑰丽的山水、神秘的风俗……这片被五岭守护的土地,以其独有的魅力惊艳了无数的诗人。他们的诗词,将岭南的荔枝红、茶叶绿、海潮音悉数收入;他们用诗词,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岭南的窗户。

《诗词里的岭南》由资深媒体人刘黎平执笔创作,是一本透过诗词看岭南文化的普及读物。书中收录了由唐至清咏诵岭南的20首诗词,撰成20篇解读赏析的文章,囊括山川、湖海、珍禽、物产、民俗等主题,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配以数十幅古画等,彰显岭南文化的万千气象,揭示岭南文学的历史厚度。

一诗一世界,纵览岭南千年

自唐代张九龄始,中国诗歌里就注入了岭南色彩。岭南诗词的风格或清婉或豪迈,展现了岭南大地独特的景致与人文,于中国诗坛独树一帜,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学领域。

《诗词里的岭南》以时间为轴,精心遴选20首书写岭南的经典诗词,串联出一部流动的岭南文化史。

看唐代张九龄主持开凿“古代京广线”大庾岭路,在艰难险阻中咏叹“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的坦荡与坚韧,奇迹般地打破了岭南交通上的闭塞。

随宋代郭祥正上越王台,登临下瞰,眼见“斛量珠玑若市米,担束犀象如肩柴”。他将宋代广州城写得淋漓尽致,看来琳琅满目,读来满眼繁荣,想来满是神往。

与明代陈邦彦坐船穿行于岭南版三峡,“岭外多形胜,险易相撠掖”,感受不输蜀中三峡的险峻壮丽,体会岭南人民在这险要的山水中,克服万险努力生活的生命力。

《广州城珠江滩景图》(局部),清代,大英图书馆藏。此外销画全景式地展现了18世纪中叶广州港梯航万国的场景,堪称广州版“清明上河图”。

和清代屈大均游览广州十三行,“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将三百年前商船如云的口岸盛景织进了诗中。

20篇诗文俱美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把钥匙,解锁岭南文学密码。

一诗一风物,遍览粤地奇观

岭南的奇与美,是让中原人一眼惊叹、毕生难忘的,是诗人们不吝赞美、热忱讴歌的。《诗词里的岭南》不仅解读诗词,更以诗为引,以史为据,运用《广东新语》《南越笔记》《清稗类钞》等史料文献,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岭南风物。

南下的中原诗人韩愈,生平哪里见过这些“奇形怪状”的岭南海鲜:“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面对“莫不可叹惊”的潮汕海鲜,《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将他那份复杂又新奇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鲎》,(清)聂璜,出自《海错图》第四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上有《鲎鱼赞》云:“无鳞称鱼,有壳非蟹。牝牡乘风,来自南海。”

来自河北的诗人李德裕,在贬谪途中惊奇地发现岭南有一种能报潮汛的潮鸡,鸡声若吹角,知是海潮来。其实,岭南的珍禽又何止潮鸡——山鸡、碧鸡、吐绶鸡、豁鸡等,各有特色,不一而足,在这片沃土上自由生长,更添岭南增添了奇幻瑰丽。

岭南还有翅膀像扇子那么大的罗浮蝴蝶,“罗浮大蝴蝶,言是小凤凰”,它餐花饮露,奇幻瑰丽,“彩云晴日向天飞”,深得岭南人民喜爱,还为它举办一年一度的“大蝴蝶会”比赛。

《青枫巨蝶图》,宋代,故宫博物院藏。左下方是嫩绿色枫树一株,右侧一只赭黄色的巨蝶凌空飞临,设色淡雅明快,形态轻倩灵秀,可见罗浮大蝴蝶的风姿。

还有比木棉花更早的“广州市市花”素馨花,它香满羊城,使“珠江处处都如雪”,可品可戴,还能做面脂、发油、酿酒……一种芬芳,氤氲了岭南数百年。

至于那些在高州、雷州、廉州山里穿着红袍打着灯笼游行的老虎,南越王墓流传千年的故事,还有各种令北方人耳目一新的民间比歌会……仙山、奇石、花海、珍禽,岭南的山水草木,在诗人笔下焕发永恒的诗意,也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使时人和后人能“多识于岭南鸟兽草木之名”。

一诗数种画:沉浸式体验岭南之美

《诗词里的岭南》不仅是一本诗意的风物志,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书中精心配以数十幅意境深远的古画、外销画、文物图、古籍书影,与诗词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跟随曹松游唐荔园时,眼前展开的正是珍稀的唐荔园画卷;漫步吴绮笔下的素馨花海,观赏着居廉《十香图册》中的素馨花,与日本《梅园百花画谱》中的素馨相对照,馥郁芬芳仿佛穿透纸面;读者还能一边在南越王墓探秘,一边看如今南越王博物院镇馆之宝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错金铭文铜虎节,仿佛经历一场古今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本书,给您带来品诗、赏画、读史、识物的多重文化享受。让我们循着诗的足迹,跟着作者的步伐,在画的光影里,继续探寻岭南千年未散的诗意与传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