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山东省道德模范梁建英:中国高铁,让“中国速度”更有“幸福温度”

刘兵  李子路  王世翔   来源:大众新闻

2025-06-26 17:44:43原创

6月26日,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全面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精神,交流经验做法,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的决定》,授予59名(组)同志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119名(组)同志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省道德模范代表、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兼中车工业研究院院长梁建英作交流发言,分享30年来与中国高铁一路奋进的亲身历程。

梁建英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儿时“坐火车去远方”的向往深植于心。后来,她乘坐50多小时拥挤的绿皮车上大学,内心渴望着“何时能有更快、更舒适的出行?”

时间是对她圆儿时梦的见证,创新是她实现梦想的秘密武器。

2004年,我国引进首列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她和同事向外方专家虚心请教设计原理,对方却三缄其口。“那一刻,我深知: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梁建英说,从此,她和同事们全力自主攻关。

2006年,她主持设计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面对50多万个零部件、数万张图纸、海量数据的庞大工程,带领攻关团队迎难而上。家,成了她最常缺席的地方。年幼的女儿常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想你陪我吃顿饭。”那种心酸愧疚,她至今难忘。

2007年,动车组成功下线,女儿指着电视喊“妈妈,你的车!”,激动、自豪的泪水夺眶而出——中国高铁,终于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

研发“复兴号”时,为在“和谐号”低噪音基础上再降3分贝,进行3000多次实验,成功降噪4-6分贝;为追求“优级”平稳性,跟车61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北方的寒冬,在车底一趴就是几个小时,南方的酷暑,“焖”在40℃的车厢试验,身上长满湿疹;仅车头,就做了46个概念方案、23个工业设计,打印样纸堆了1米多高……“‘复兴号’乘客见证‘硬币不倒’‘钢笔屹立’,世界也惊叹‘不愧是中国’这份稳稳的幸福,是我们用无数精益求精的‘毫厘之争’换来的,只为让‘中国速度’更有‘幸福温度’!”梁建英自豪地说。

2016年,梁建英和同事们从零开始攻关高速磁浮,大家憋着一股劲:“国家支持、群众期盼,做不到世界最好,就对不起这个伟大时代。”历经数千项计算与试验,他们勇闯科技“无人区”。

2021年,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他们再次创造历史,向世界宣告:中国轨道交通,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任何技术高峰。

从“和谐号”时速486.1公里震惊世界,到“复兴号”成为商业运营标杆,再到磁悬浮列车实现“贴地飞行”,“中国速度”不断刷新,一列列高速列车从山东驶向全球……“一路走来,我的成长与祖国高铁发展同频共振。”梁建英表示,未来将不懈努力,继续让“中国速度”领跑世界、以“创新温度”造福人民,用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砥砺奋进,为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强省贡献全部智慧与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李子路 摄影 王世翔)

责任编辑:金雪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