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独家 | 如何遏制麻精药品滥用蔓延,保护青少年?记者走进禁毒大队
鹿青松 李文璇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5-06-26 15:38:01原创
6月19日,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国内滥用物质种类发生结构性变化,麻精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快速蔓延,滥用人数不断增多,青少年滥用问题突出。
不少用于镇咳、镇痛、安眠等医疗目的的麻精药品披着时尚的外衣,以“上头电子烟”“聪明药”“减肥药”等形式出现在市面上,被青少年追捧。
“青少年往往是因好奇心作祟或为追求合群,在熟人圈子的影响下开始吸毒的。”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李增刚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家庭教育的缺位叠加叛逆心理,极易导致青少年误入吸毒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以贩养吸”的不归路。
药物滥用袭入青少年
从事禁毒工作四年以来,李增刚见过很多本应鲜活而多彩的生命,因毒品褪色为虚无与苍白。
李增刚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那个绘满文身的女孩。18岁的邹某某与父母关系疏离,租住在某公寓,靠开直播挣钱。她在公寓内吸食右美沙芬,后因右美沙芬难以获得转而服用愈美片。邹某某遭拘留后,在派出所痛哭流涕,李增刚与她恳谈了一下午,女孩也表示自己会悔改。
“女孩从脖子到腿满是文身,是长年累月慢慢文上去的。”当时女孩保证不再滥用药物,但李增刚其实不太相信,“因为成瘾以后要控制自己实在太难了。”不久之后,邹某某再次被查获,令人唏嘘不已。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泥足深陷的年轻人而言,新型毒品及成瘾性物质的影响会外化为对身体的摧残。20岁的金某某多次吸食“笑气”(一氧化二氮)、右美沙芬,家人多次劝说仍不思悔改,混迹于酒吧、夜场等场所,现在已出现肢体麻木、腿部行动受限等症状。
李增刚记得,查获金某某时,其住处满是垃圾,只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行,“像电视剧才有的场景”,一时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年轻女孩联系起来。
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稳定的收入、缺少家庭关怀,是青少年吸毒者的共同点。李增刚说,他们在和主流社会脱节以后,逐渐走向生活“暗面”,出于好奇心或为追求合群,在熟人圈子的影响下开始吸毒。公寓、酒吧、KTV等人群聚集场所,成为毒品交易的“高发地”。
“成瘾依赖性是毒品最可怕的地方,它会摧残人的精神和意志,破坏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李增刚说,“为了获取毒品,有些青少年甚至会走上盗窃、抢劫、卖淫等违法犯罪道路,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不安定因素。”
“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
当前,受国际毒潮泛滥等因素影响,国内毒品滥用形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
“随着我们持续加大对传统毒品的打击管控力度,瘾君子们开始寻找毒品替代品,除了传统毒品、合成毒品,作为第三代毒品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逐步成为禁毒工作中新的突出问题。”李增刚说。
据介绍,现在市面比较流行的新型毒品及成瘾性物质有“笑气”(一氧化二氮)、依托咪酯、右美沙芬、愈美片等,犯罪分子通常将其伪装成食物(跳跳糖、巧克力)、饮品(“神仙水”)、药品(“减肥药”“聪明药”)、电子烟等,当成普通商品向人推销,极具迷惑性,青少年成为易受侵害群体。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听到有人称某种电子烟比普通香烟‘有劲’‘让人上头’,那就需要当心,它很有可能是新型毒品。”李增刚举例说。
《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麻精药品滥用情况严重,其中含有依托咪酯、异丙帕酯等成分的“上头电子烟”滥用情况尤为突出。
李增刚说,依托咪酯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具有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犯罪分子将其提炼成液体添加到“烟弹”中,伪装成“水果口味电子烟”进行贩卖,人吸食后能产生短暂欣快、放松或类似醉酒、眩晕的“上头”感觉,这是传统香烟和正规电子烟无法满足的。依托咪酯目前为麻精药品的主要滥用种类,2024年国家禁毒办查处滥用该类毒品人数占查处滥用总人数的38.5%。
筑牢禁毒防线,守护青少年成长
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区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王涛认为,进一步推进禁毒工作,需要加强源头治理、社会管理与末端打击,即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和非列管可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追溯体系;加强对毒品犯罪高发地区的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制;加强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等部门协作,形成打击毒品犯罪的合力。
社会化的禁毒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济南市历城区港沟办事处禁毒社工侯大川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进校园”的频率基本在每月一次,“青少年只有了解了基本的毒品知识,才能提高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真正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国家禁毒办2024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2万名、缴获毒品26.7吨、查处吸毒人员19.3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2.9%、5.6%、上升3%和下降1%。
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集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据了解,为防范和开展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违法犯罪普法宣传,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从2025年6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网络集中宣传活动,开展网络涉毒普法宣传,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警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筑牢防范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思想防线。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鹿青松 栾海明
责任编辑:李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