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捞舆 | “1岁工作22岁退休”,对“硕鼠”要追赔更要追责

捞舆 | 2025-06-27 12:05:49原创

熊苗   来源:大众新闻

哈尔滨市一中介至少为不符合条件的271人违规办理参保,预计形成基金支出损失1.15亿元,该中介至少获利400万元;

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近日,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对养老保险基金等重点民生资金的审计情况,其中一些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一群“硕鼠”侵入养老保险基金,大快朵颐的情形令人深恶痛绝,是对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赤裸裸的侵犯,不仅吃了的要吐出来,如果涉及刑责,更要严厉追责。对违法的个人来讲,其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等。根据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岁工作、22岁退休”者累计领取69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应该依法严惩。

从相关披露中,也能看见“蝇贪蚁腐”“小官大贪”的身影。一家中介就能让基金预计损失过亿,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能层层过审办理“退休”,这中间涉及的各个层级是玩忽职守,还是共同犯罪?只有完全查清、严厉追责,才能堵住以权捞钱的漏洞,才能把“层层过审”的荒诞扫进垃圾堆。

对触目惊心的漏洞,要治也要防。比如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比对的优势,对异常情况及时复核。比如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在实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等,增加有效监督的雷达和眼睛。

养老保险基金是民生的钱袋子,不容有失。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原则底线,不容践踏。对“硕鼠”们露头就打、毫不手软,是维护公平的必要之举,更是警醒觊觎者的最好武器——只有让“硕鼠”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让贼心不死的“老鼠”不敢上前。

(大众新闻记者 熊苗)

责任编辑:任宇波 李岳岳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